第A10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九旬老奶奶两个月两次跌倒骨折

医生提醒,老年人要主动管理自身健康,调整日常行为习惯,尽量降低跌倒发生的风险

杰清/制图

N海都记者林宝珍

福州94岁的陈奶奶,两个多月里两次跌倒,先后导致左股骨颈骨折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得不两次住院手术。老人受苦,全家人也疲惫不堪。

对此,专家表示,老年人发生跌倒不是意外,而是健康问题,研究还表明,曾经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中,50%会再次摔倒,加重损伤。因此,老年人很有必要做跌倒风险评估,认真对待与预防。

血栓+重度贫血手术一波三折

据介绍,两个多月前,陈奶奶在家里上卫生间时,不慎跌倒,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家人带她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随后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接受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手术很成功,康复后,陈奶奶行走自如。

前不久,陈奶奶再次在

家中跌倒,经省二医院急诊科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并累及右股骨颈及右股骨粗隆下,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然而,陈奶奶第二次手术,没有像第一次那么顺利,而是一波三折。术前准备时,医生发现,陈奶奶的右股浅静脉有血栓。血管内科、呼吸科专家会诊后,

建议施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随后,介入科医师立即给陈奶奶做双下肢静脉造影术,确认右股浅静脉全程血栓、中重度狭窄。

“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完成得还算顺利,陈奶奶情况良好,这时,血液复查报告又提示为“危急值”——她的血红蛋白只有56g/L,属于重度贫血!经

过治疗,陈奶奶贫血状态才得到改善。

住院第4天,陈奶奶的情况总算稳定了,她接受了微创粗隆间PFNA内固定术,手术很顺利。术后,陈奶奶生命体征平稳,精神饱满,对答自如;次日骨折已基本复位,进一步康复后,有望再次下地行走。

老了怕跌骨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省二医院骨科张加芳副主任医师说,老年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任何一次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骨折本身不致命,而骨折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如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等,很可能是致命的。因此,有“小怕噎、老怕跌”的

说法,提醒老年人小心预防跌倒,一旦发生骨折,要及时治疗。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防跌门诊徐光辉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老年人跌倒与衰老、疾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衰老导致的步态稳定性下降、视听觉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骨

骼退化、平衡功能减退等,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眼部疾患、骨关节疾患、心理和认知功能疾患等。研究还表明,曾经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中,有50%会再次摔倒,加重损伤。

“主动管理自身健康,正确认识衰老,调整日常行为习惯。通过主动学习

预防跌倒的知识,加强预防跌倒意识。”专家们还提醒,高龄老人跌倒很多发生在家中,家里的环境很重要,要及时清理家中地面杂物、室内保持充足的光线、马桶旁装扶手、穿合身衣裤合脚鞋、浴室铺好防滑垫并尽量保持干燥等。

两大方面评估跌倒风险

专家建议,老年人可以做一次跌倒风险评估,然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发生风险,或降低跌倒后受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内容包括:

内在原因:

1.基础疾病史、用药史、跌倒史的询问:许多老年疾病、常用药物都会增加跌倒风险,需要仔细鉴别,尤其是有过跌倒史的老人再次发生跌倒的几率非常高。

2.骨密度及肌肉力量、肌肉功能、平衡功能评估: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肌肉减少症,尤其是下肢力量的减弱、运动障碍都是导致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严重跌倒意外的常见原因,需要详细评估、及早干预。

外在原因:

老年人由于各种功能衰退,对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不能像中青年人那样能作出及时和足够的反应。因此,环境因素在老年人跌倒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