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陈晋马俊杰文/图
自唐代以来,福州就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产区,饮茶之风市井盛行。为重塑福州茶馆品牌文化,自4月起,福州启动15家大众茶馆试点工作,以此提升茉莉花茶等本地茶叶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商务局组织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在15家大众茶馆试点的基础上,福州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大众茶馆建设运营,力争到9月底前,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大众茶馆等大众消费场景,使其成为推广福州本土茶叶和文化品牌的重要窗口,也为市民、游客提供有品质、大众化的休闲旅游消费服务。
已运营的大众茶馆周末、节假日客流量多
记者从福州市商务局了解到,截止到目前,福州已有9家大众茶馆建成并对外营业,分别是鼓楼区三坊七巷(中瑞心选)大众茶馆、黎明湖公园和福山郊野公园“茉莉山房”大众茶馆,古厝集团梁厝蓝灰厝大众茶馆,仓山区烟台山公园大众茶馆,台江区南公园大众茶馆,晋安区金鸡山公园大众茶馆、鼓岭嘉湖大众茶馆和牛岗山公园赤米茶舍大众茶馆。其余6家大众茶馆,将在6月底前陆续建成并对外营业。
“从已营业的9家大众茶馆来看,周末及节假日客流量会多些,营业情况会相对好点。”福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统计,梁厝蓝灰厝大众茶馆5月1日开始营业,近一周营业额为16371元,日均46桌,每桌约4人;黎明湖公园大众茶馆5月10日开始营业,近十日营业额7378元,日均56桌,每桌3~4人;金鸡山公园大众茶馆于6月17日对外营业,近四天营业额为3850元,日均12桌,每桌约5人。
福州茶摊文化悠久且爱喝盖碗茉莉花茶
早在宋代,福州就有专门从事红白喜庆服务的流动茶桌店,师傅带着茶桌、茶叶、茶杯、开水走街串巷,遇到需要者,谈妥价格后,即为客人递毛巾、敬茶等,“只要有需要,师傅就会一整套送来,为客人服务。”福州文史爱好者郑子端说,一直到民国时期,福州依然有流动茶桌店,服务的客人少则五六十人,多则百人。
茶楼也是爱茶的福州人必去之处,茶楼里一般会设有说书场,茶客可以一边躺在竹椅上,一边品杯茉莉花茶,聊天、听曲……生活好惬意。此外,在澡堂、码头等处,也都有设喝茶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老福州人听曲喝茶时,钟情于当地的茉莉花茶,且习惯将其泡在盖碗中,喝时也是一大口,颇有几分豪爽的味道。
全市推广还可提供搓背、采耳等服务
福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广大众茶馆,福州市于近日出台了《福州市大众茶馆试点项目经营服务规范》和《关于在全市范围推广大众茶馆等大众消费场景项目建设运营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将在今年9月底前,已承担试点项目建设任务的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在试点项目基础上,合计再打造5个以上大众茶馆等大众消费场景项目,其余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结合地方特色,各打造3个以上。
《通知》指出,大众茶馆内经营的茶叶品种不少于10种,根据不同茶叶品
种,能提供盖碗、紫砂壶、瓷壶、玻璃煮茶壶等多种茶具供顾客选择,有条件的大众茶馆可提供搓背、捏脚、采耳等民生服务。结合福州茶文化,不定期举办主题公益演出、文化讲座、茶艺交流等,促进文化艺术交融发展。
此外,在茶馆内还可增设报刊、书籍供市民借阅,提供闲余谈资,营造类似成都市井茶馆内“摆龙门阵”,品茗闲谈的景象。有条件的大众茶馆可适当在馆内摆放有关福州民俗、文化、艺术的老物件、艺术品(如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等),在吸引市民拍照打卡的同时,推广宣传福州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