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陈晋陈江燕
6月26日是第34个国际禁毒日。6月25日,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打击毒品犯罪情况,并发布5起打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据悉,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2145件,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664人,重刑率达22.51%,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14个百分点。同时,严格掌握毒品犯罪的非监禁刑适用,全省法院毒品犯罪案件非监禁刑适用率2.68%,远低于其他犯罪,有力遏制了毒品犯罪的发展蔓延势头。
“黑毒合流”时有发生
据介绍,近年来,青少年或是出于好奇尝鲜,或是为了缓解课业压力,滥用精神药品情况增多,且日益严重,应当引起社会高度重视。2019年7月至12月间,被告人洪宇泓以300元、400元的价格向在校学生贩卖国家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
阿普唑仑7.05克、氯硝西泮1.51克、溴西泮6.45克。2019年12月5日,被告人洪宇泓被抓获。本案由晋江市法院一审,泉州中院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洪宇泓的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被告人洪宇泓坦白认罪,据此,判处被告
人洪宇泓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此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依附毒品犯罪获取经济来源,“黑毒合流”现象时有发生。2017年7月,被告人何宗英强制戒毒期满回到平潭后,伙同吴永强(已判决)等人开始贩卖毒品,
并通过微信建群,经营网络赌博,部分获利通过吴永强购买毒品。本案由平潭法院一审,福州中院二审。经审理,判处被告人何宗英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三十万元,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新型混合毒品数量增多
右,禁毒斗争形势依然任重道远。
从毒品犯罪主体情况看,涉案人员仍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为无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利用孕妇参与毒品犯罪数量仍占有一定比例。2020年至2021年5月以来,25岁以下青少年涉毒犯罪同比下降
31.6%,但在全部涉毒犯罪被告人中所占比例仍达11.36%,青少年涉毒问题仍应引起重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成分较为复杂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案件开始增多,这类毒品具有善伪装、易取得、难管控的特点,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
的健康成长形成较大的威胁。如洪宇泓贩卖毒品案,被告人洪宇泓从澳门某医院开出大量多种类精神药品后,又将精神类药品出售给多名在校学生,直至被查获之时,身上仍有上百颗精神药品。境外输入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
海都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省法院一审受理毒品犯罪案件数同比下降29.17%,2021年1月至5月同比再下降18.97%。从近五年的数据看,毒品犯罪总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打击成效显现。但近五年来毒品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平均占比仍达7%左
□相关新闻
仓山公检法司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
海都讯(记者江宛秋)6月25日上午,福州市仓山区禁毒委员会牵头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单位齐聚福州第二十九中学(福建省福州环保职业中专学校),开展“拒绝新型毒品 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名师生参加现场活动,约10万名中小学在校师生通过“云课堂”同步收听收看。
活动期间,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分别结合工作特点,通过播放禁毒短视频、现场问答、集
体宣誓等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增强认识毒品、防范毒品、拒绝毒品意识。现场宣讲的陈警官告诉记者,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禁毒云课堂、线下毒品实物展览、播放禁毒影片、禁毒征文比赛以及主题班会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福州第二十九中学职二的谢嘉欣同学告诉记者,以往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毒品,这次在现场第一次看到毒品展示,让她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