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红色引擎”

泉州农商银行当好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

金融助理在金鱼巷金融助理工作站与巷长交流制定商户诚信经营公约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悠悠百年道尽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与殊勋茂绩,短短改制十载述遍了泉州农商银行人的初心如磐与使命在肩。今年也正值泉州农商银行改制成立十周年,本着“服务三农、助力小微、造福民生”的宗旨定位,该行坚持党建引领,在改革中前行、在坚守中发展,用普惠金融铺就了乡村振兴的阳光大道。

夯实党建根基加强思想堡垒建设

泉州农商银行坚持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相促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将党建工作、廉政建设工作纳入机构内部考核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扎实落实“支部建

在网点(部门)上”专项行动,严格民主政治生活,通过定期举行学习研讨、座谈交流、观看红色影片、廉政教育、扶贫攻坚、业务培训等形式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提振广大党员干

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传递“红色关爱”,过好“红色党日”,开展“红色服务”,扎实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在鲤城区、丰泽区、泉港区、洛江区扎实推

进“古城党建+红色金融”“都市型乡村振兴”等特色党建模式,累计派驻金融助理147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340名,覆盖辖区的350个行政村,行政村居覆盖面

100%。

坚持党建引领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泉州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全链条,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发展、金融助力振兴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打造“惠屿岛”信用脱贫模式。持续升级“金牌信用村”惠屿岛农村信用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融资

模式,打造连续十七年零不良的“金牌信用岛”,因地制宜开展整村授信,分别给予秀溪村、鸠林村整村授信5000万元,助力农产品发展。

二是打造“福农综合”服务模式。结合国家推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导向,加快福农e政平台在扶贫(惠

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4个辖区福农e政民政账户全覆盖,并完成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补助等惠民资金的试点发放,累计发放46947笔、1940.61万元。

三是打造“都市型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在主动对接服务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重点拓展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拆迁补偿、村集体经济账户等,累计开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260户的基础上,聚焦市区特色,结合“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延伸至社区、街巷,将金融服务直达“最后一米”。

吹响党建号角点燃创新发展引擎

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泉州农商银行坚持科技赋能,创新探索数字金融新机制、新模式、新空间,吹响党建号角,凸显数字普惠金融意义。

一是金融服务场景化,构建特色区域生态圈。该行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无边界场景服务,提升场景融合能力,以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金融需求,通过发挥与区域经济共生共长的优势,将银行服务嵌入政务、医疗、学校、商店等高频生活场景,依托“支付+商超”“支付+医疗”“支付+校园”“支付+民生”等移动支付场景,构建起具有本土优势的移动金融生态圈。

二是业务经营线上化,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上线标准化产品进

件系统,细分客群、下沉管理、前移风控,依托科技赋能和授信清单,紧盯“以传统的线下服务为主升级到线下线上并举,与金融机构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构建‘纯信用、线上化、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模式”的监管导向,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手机银行进件系统线上物理识别技术,实现全流程非接触式便捷服务,目前该行已通过该模式授信58.21亿元、用信30.69亿元。

新业态下的经济金融发展给泉州农商银行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泉州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勇担使命,继续前行,努力为泉州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金融力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