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阙文龙通讯员 孙梦玲文/图
1日,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获悉,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将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水下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公园建设分为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时间跨度至2035年。建成后,公园将串联海陆,形成“海上遗址保护圈”“沿岸文化展示圈”“公园核心功能圈”三大建设圈。
已探明8处沉船遗址及2处水下文物点
“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位于福清市与平潭岛之间狭长的海域,目前已探明8处沉船遗址和2处水下文物点,其中规模最大的‘碗礁Ⅰ号’出水器物达1万件以上。”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相关人士说,这些水下文化遗存的时代序列完整,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是研究论证古代海上丝
绸之路贸易航线、港口及商贸交流的重要实物证据。2013年,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2005年平潭发现的“碗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平潭屿头乡北侧五洲群礁的中心——碗礁附近。遗物以瓷器占绝大多数,多为远销海外的商品,
有青花罐和五彩罐及香炉、碗、盘、碟、杯等小件器物,基本为景德镇民窑产品。依据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图案特征,专家推定“碗礁Ⅰ号”沉船的年代为清代康熙年间。
2016年,平潭海域又发现两处近千年的宋元沉船遗存,采集到碗、碟等龙泉瓷器,其中在草屿南宋沉
船遗存发现的古代建筑材料,为首次发现。
去年8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福建博物院组成考古队,对平潭海坛海峡5号、6号海域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为全面摸清海坛海峡水下文化遗产家底,制订保护规划提供更翔实完备的材料。
公园将串联海陆打造人文地标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方案,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保护区北至大练岛北侧,南至平潭大桥,西至屿头岛,东至苏澳码头附近海域,约90平方公里。
遗址公园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东西航线交会点”为背景,以保护、阐释、传承海坛海峡水下遗址重要价值为定位,依托于保护区,融合水下遗址及当地历史建筑、海岛村落等特色元素。据了解,遗址公园建设规模庞大,
分为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时间跨度至2035年。
该公园将串联海陆,形成“海上遗址保护圈”“沿岸文化展示圈”“公园核心功能圈”三大建设圈,重点建设大练岛、苏澳镇码头、小练岛、钟门村4个片区,具备集文物保护、科研教育、生态涵养、休闲游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人文地标,将更好地保护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将其打造为全国首个国家水下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