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这几天,泉州中小学生和幼儿园陆续放假。暑期来临,学生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家长关注。如何防范溺水、交通事故、坠落、烧烫伤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重中之重。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关注学生安全系列报道,敲响安全警钟的同时,找出危及学生安全的风险点,一同营造安全、快乐的暑期。
N海都记者 黄晓蓉文/图
7月1日傍晚6点30分左右,一名七八岁的男童阿成(化名)在泉州市鲤城区的笋江桥下玩耍,因岸边礁石湿滑,不慎滑入江中,江水瞬间没过他的肩膀,所幸被及时救起,没有生命危险。
泉州中心市区晋江两岸,从笋江桥至顺济桥,分布着多处游泳点。昨日下午记者走访笋江桥流域看到,该流域有近30人在游泳或嬉水,有的是家长陪同,有的则是几个孩子自己组团同行。水上安全救援志愿者提醒,笋江桥下有多个桥墩是暗流和漩涡最集中的地方,每年夏季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大家要特别注意。
事件男童岸边玩耍 摔倒滑入江中差点溺水
海都记者通过监控视频看到,当时阿成刚跑到笋江桥下南岸边的礁石上,就滑倒了。由于时逢退潮,礁石湿滑,他慢慢从礁石上滑入江中,江水瞬间便没过他的肩膀。阿成不断在水中扑腾、挣扎,几次想自行爬上岸,但又快速地滑入江中。
所幸,当天正逢泉州市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援志愿服务队暑期值班启动日,队员们在江边聚餐。队员欧金阳和张国程见状,快速奔跑过去,两人合力,才将阿成拉上岸。
经了解,阿成是和爸爸一起到笋江桥下玩的。当时
他爸爸游完泳到二楼换衣服,阿成则独自跑到江边玩耍。所幸冬泳协会队员救援及时,阿成只是呛了几口水,身体没有大碍,但受到了惊吓。
每年暑假,欧金阳和张国程作为志愿者,都会义务到笋江桥流域参与值班。欧金阳自2014年加入水上安全救援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救起4名溺水的青少年。他提醒,笋江桥下是活水,跟游泳馆里的情况不一样,桥下有多个桥墩是暗流和漩涡最集中的地方,每年夏季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另外岸边礁石湿滑,也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现场
陌生水域危险孩子们组团玩水隐患大
昨天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笋江桥下,10岁的小伟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在附近的浮桥街道开快餐店,他趁父母休息,跟隔壁店铺的3个小伙伴一起到笋江桥下玩。其中,读初二的大哥哥独自下水游泳,其他3人则在礁石上玩水抓螃蟹。记者注意到,小伟和小伙伴们在抓螃蟹时,全然不顾脚下安全。而阿成正是在小伟等人嬉水的礁石上摔倒后滑入江中的。
“现在开始涨潮了,拉起来比较费劲。”市民吴女士趁着周末,带着刚学会游泳的女儿到桥下玩水。为了孩子的安全,她把绳子一端绑在女儿腰上,另一端自己牢牢抓着。不过她发现,有些带孩子来江边游泳的家长,认
为孩子有游泳圈保护,自己就放心地站在礁石上玩手机,这种举动还是很有安全隐患的,一旦孩子越游越远,极有可能面临危险。
泉州市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援志愿服务队副会长肖金勇表示,陌生水域游泳很危险,6月份以来,笋江边游泳的人逐渐增多,特别是外来工及其子女,晚上10点后也有很多人来游泳,大多数人都对晋江流域不熟悉,也没带游泳圈、浮漂等保护设施,安全隐患较大。比如小伟等人嬉水的礁石,坡度有六七十度,每天涨潮退潮会留下淤泥,再经过江水浸泡,将会更加湿滑,如果孩子们只顾着玩,没有注意看脚下,很容易滑倒。曾有人在此摔断牙齿,摔致骨折的也有。
提醒同伴发生溺水 不要贸然下水施救
暑期来临,泉州市教育部门和各学校也发出《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不管是小区游泳池,还是海边、水库、水渠、鱼塘、建筑工地水坑等户外水域,都是学生溺水的危险区域。随着暑期来临,家长要更好地看管好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溺水悲剧一再上演。
“溺水发现晚,获救成功率低。”泉州市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援志愿服务队梳理10年救援案例表示,溺水通常是悄无声息的,体力不支或者应对方法不足,在水中不能大声呼叫,很多溺水事故发现时都晚了;因为溺水后越早被救起存活的概率就越大,建议游泳时有大人陪同和看护,游泳要结伴而行并相互帮助。
如果发生溺水,如何科学地把溺水者救上岸呢?肖金勇表示,施救者能够岸上救援是最好的,比如用安全绳、长竹竿、游泳圈等施救,下水施救一定要掌握技巧,不能盲目施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同伴发生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而要赶紧大声呼救周边大人来施救,并拨打120求助。
记者了解到,泉州市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援志愿服务队自成立10年来,已经救起溺水者62人,其中未成年30人。自7月1日起至8月31日,每天都有3名志愿者在笋江流域义务值班,值班时间为13:00—19:00。对笋江流域不熟悉的市民,可选择在该时间段游泳,如遇危险,可第一时间向值班人员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