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州城“南大门”的守护者

仓山交警大队螺城中队中队长金治文,身先士卒,率领中队破解辖区交通违法难题

金治文正在执勤中

N海都记者 郑旭 汤先增 毛朝青

见习记者 许亦莹 实习生 余诗昱文/图

如果说西岭一带是福州城“北大门”,那螺洲大桥则稳坐“南大门”的位置:对于从福清、莆田方向来榕的车辆,螺洲大桥是他们最方便的进城通道。正是这“方便”的选择,让螺洲大桥交通压力倍增。

守护福州城“南大门”的是福州交警支队仓山大队螺城中队,辖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约等于台江区和鼓楼区面积的总和,且拥有福州南面多条进出城通道。从警26年的金治文担任中队长以来,劝导、布控、轻微事故快速处理……总是走在一线。

实时关注果断处理

“一旦发生事故,桥上拥堵,就很容易反堵到三环路上。”螺洲大桥每日通行的车辆达11万辆次,且每年还在呈上涨的趋势,为了保障通行安全,金治文研判分析了近几年大桥道路交通流量特点,在大桥下螺洲劝导站部署警力,还在三丰劝导站、执法站部署机动力量,配齐电台,接收指令。早晚高峰时段,实时关注桥面交通状况,联动完成缉查布控工作,严查各类违章违法行为。

去年11月,螺洲大桥伸缩缝维护,占用了桥上两个车道,造成桥面拥

堵。金治文了解情况后,前往施工地和施工方协商,在工地旁预留空地设置了一个临时岗亭,每天安排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驻扎在临时岗亭指挥交通,维护秩序。“当时金治文也经常前往临时岗亭执勤,遇到事故果断处理。”螺城中队指导员吴辉说,这样的临时岗亭,一设就是两个月。

在该中队的努力下,螺洲大桥的通行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堵车现象得到了很大缓解,交通事故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不少市民点赞:“现在走螺洲大桥,感觉顺畅了不少。”

三轮车载人危害大执法“零容忍”

螺城中队的辖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处于城乡接合部,工地众多,是货车、摩托车、三轮车违法的“多发地”。

驱车行驶在螺城中队的辖区中,偶尔会看到在福州城区很难看到的景象:一位骑着三轮车的村民在道路上优哉游哉地慢行。金治文提醒记者,千万不要被这种“惬意”所迷惑。因为辖区内拥有很多工地,一些村民会将三轮车改装用来载人、装货。这种行为往往很危险,改装后的三轮车因为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在正在建设中的三江口片区工地,不少工人都是经南江滨东大道,于夜间乘坐三轮车进出各工地。“对于工人来说,三轮车虽然方便,但危险很大。”金治文发现这一情况后,多次前往工地附近“暗访”,摸索出三轮车载人出行的时间和特点。于是,他组织民警辅警在南江滨东大道上采取固定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对三轮车违法载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自今年初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螺城中队已纠查“三轮车违法载人”行为35起,扣留三轮车30余

辆,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开展主题宣传12次,曝光典型案例3起。经过整治,三轮车违法行为有了明显减少。

不仅如此,金治文还在辖区内联合多部门多次组织针对摩托车、货车的专项整治行动。南江滨东大道、福峡路、螺洲大桥等都是他辖区内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道路。而这些道路,金治文都曾亲自实地走访、部署过。

采访结束,金治文又要前往螺洲大桥,踏上晚间高峰期的执勤路。他告诉记者:“只要大家都平安了,我愿永远在路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