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史话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张老照片定格共产党人的英勇就义

闽东红军周墩独立营营长凌福顺,牺牲时,年仅24岁;他留下的唯一照片,震撼无数人

位于周宁县城的凌福顺烈士纪念馆、纪念碑

凌福顺烈士临刑前的照片(图片由周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N周德庆

近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的第19集《野火春风》中,一张值得深深凝视的黑白老照片,震撼了无数的观众和网友:临刑前,年仅24岁的闽东红军周墩独立营营长凌福顺,四肢被绑在十字形的木架上,但他始终高昂着头,表情平静,眼神中却流露出对敌人的轻蔑和对生命的坦荡。

“革命永远不会绝代”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4月25日上午,地点是周墩(今周宁县)西门街城外沙滩的一棵大柳树下,这也是烈士凌福顺留下的唯一历史物件。照片在国家博物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闽东革命纪念馆等展馆都有陈列,看过的人无不感慨:“看了这张照片,就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人的英勇就义了。”

“这张烈士慷慨就义的

历史照片,是国民党反动派拍摄的,原本是为了邀功请赏,没想到竟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周宁县党史办退休干部陈凤禧告诉我们,上世纪50年代初,周宁县群众在当地土豪周伯陶的家里,搜出了这张照片。

1936年4月25日上午10时,周墩全城戒严,国民党反动派在四面城头架起机枪。已经受了20多天酷刑的凌福顺,被五花大绑押

往西门街城外沙滩的一棵大柳树下,河滩的周边,围了不少老百姓。

临刑前,敌人再一次对凌福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酷刑。他的手、脚,被四寸的长铁钉钉在了木架上。刽子手们用匕首、锥子在他身上乱戳,把他脸颊、手臂、大腿、胸部的肌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手段之残酷,让人目不忍睹。

凌福顺成了血人,昏迷过去。醒来时,他拼尽

全身力气高呼:“父老乡亲们,死没什么可怕,我凌福顺会绝代,革命永远不会绝代!要永远从‘红’莫从白……”最后,丧心病狂的刽子手用匕首对准凌福顺的心窝刺了进去。

陈凤禧说,凌福顺壮烈牺牲的场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周宁当地的不少老百姓依旧记忆犹新。敌人的残忍手段,让凌福顺的英雄形象永远地活在了周宁人的心中。

出生旧社会底层尝尽人间苦楚

“革命永远不会绝代。”凌福顺的临终遗言,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信念和矢志不移的初心。陈凤禧说,这份信念和他的出生、人生经历有关。

1912年2月,凌福顺出生于周墩莲地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父,4岁随母移居端源村,他的童年是在饥饿和屈辱中度过的。12岁时,他的母亲病

逝,为了生存,他离家到处流浪,做苦工,尝尽了人间苦楚。后来迫于生计,经人介绍到周墩特种区常备队当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少数闽东籍在外入党的知识分子开始回乡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在周墩西门街的一家点心店,一批革命者秘密发展组织,播撒红色的种子。

出生社会最底层的凌福顺,身受阶级压迫,目睹人间不平,特别容易接受革命思想与主张。

1932年4月,凌福顺毅然参加了周墩的地下革命组织。敢作敢为的他,经常只身到周墩城附近的浦源、吴山底等乡村发动群众,很快就成长为革命骨干。1934年7月,党组织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

年8月,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成立,他被任命为队长。

1934年10月30日,在闽东红军独立师的配合下,凌福顺、王大尧等发动了震惊一方的周墩工农兵武装暴动,收缴了敌人的100多支枪和弹药,打开了周墩城几户大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

三年游击战争成长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

1935年春,闽东地区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敌人疯狂“围剿”,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刻,凌福顺对战友们说:“我凌福顺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宁死不出卖革命!”

在群众的支持掩护下,凌福顺率游击队在周墩、建瓯、寿宁、福安等地,打土豪,筹军饷,屡建战功,威震敌胆。1935年8月,凌福顺被任命为闽东红军周墩独立营营长。

在周宁,流传着凌福顺不少孤胆英雄的故事:他经常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有时穿长衫戴礼帽,扮成商人模样;有时穿棕衣戴斗笠,成了地道的农民。

游击战争把凌福顺锻炼成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周墩暴动、肖家岭伏击战……英勇果敢的凌福顺威名大振,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6年4月,凌福顺带七八个游击队队员从建瓯回到周墩。他只身潜回浦源村了解敌情,不料行踪被

敌人发觉。周墩的国民党保安团调出一个连的兵力,向浦源村扑来。敌人进村后,挨家挨户搜查,用刺刀和枪托把群众驱赶出屋,还抓住当地一个革命同志。

为了营救革命同志,凌福顺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愤然开枪,把敌人引向自己。弹尽时,他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但未中要害,负伤被捕。在被关押的20多天里,他遭受种种酷刑的残酷折磨,坚贞不屈。

新中国成立后,莲地村的凌姓宗亲,有感于烈士的英勇牺牲,将宗亲的儿子过嗣给凌福顺。上世纪80年代,叶飞将军深情地对来访的周宁县领导说:“凌福顺这个人值得纪念,你们周宁要好好纪念他。”

85年过去,烈士当年的牺牲地,已成为周宁县城的中心地段。在周宁县城,凌福顺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等,已成为当地的地标式建筑,成为诠释共产党人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成功密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