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仙游县鲤城街道南桥社区,工人进行污水管网改造施工挖土时,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老物件,家住附近的市民叶慧星立即通知了文物部门。经专家鉴定,此为明代戚继光抗倭时使用的武器“虎蹲炮”。据悉,这是莆田首次发现的明代抗倭火炮。
炮身仅重50斤可在田间水里隐蔽发射
“戚继光抗倭时使用的火炮,种类很多,虎蹲炮是其中的一种,此次发现的虎蹲炮是不完整的,没有炮架。”仙游县博物馆馆长茅玉香告诉记者,为了便于射击,戚家军会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
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因此完整的虎蹲炮,应该还附有一个帮助炮身固定的炮架。但由于周边民房林立,沟壑纵横,没有办法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经测量,此次发现的虎
蹲炮,仅有炮身,长50厘米,炮口外径13厘米,内径6厘米,炮身有5道炮箍,离炮底6.5厘米处有一个点火的火门,火门长4厘米,宽1.3厘米,是点火的位置。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
绍,这尊炮有50斤,如果连炮架的话大概70斤,一两个人合力就可以使用,比较轻巧便捷,适合步兵肩扛携带,在田里、草丛、山林甚至水里,都可以发炮打击敌人。
仙游守城之战“虎蹲炮”令倭寇闻风丧胆
记者获悉,仙游留下了许多抗倭战争遗迹,如位于鲤城镇柳坑的虎啸潭、洪桥的十八战,以及城东镇龙泉村的九战尾等,抗倭英雄故事流传至今。
明嘉靖年间(1522—
1566年),倭寇数次大举袭扰莆仙沿海一带,在当地造成了极大危害。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十一月初七,1万多名倭寇乘68艘船只,趁海潮上涨时从莆田东沙登岸,其中4000多名倭
寇一路烧杀淫掠,直扑仙游城下。因城内早已做好御倭准备,倭寇一时攻不下城池,就在城外四周安营扎寨,将仙游县城团团围住。戚继光的前锋童子明带领300多名战士抵达仙游南门。随后,
戚继光率大队人马从东、南两路杀到,直捣敌人营寨,救出被俘的群众3000多人。
仙游县博物馆茅馆长介绍,在这次守城大战中,虎蹲炮等武器发挥了重大作用,令倭寇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