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走进“地下福州”享受清凉一夏

盛夏酷暑中,海都记者探访防空洞,感受市民在“天然空调房”里的纳凉生活

原先的防空洞,变身冬暖夏凉的书店

乌山防空洞的地面、洞顶,被灯光营造成多彩世界

N海都记者 李琪

陈江燕 马俊杰 文/图

每年“福州沦陷日”(1941年4月21日),响彻城市上空的防空警报声,都会将市民们的思绪拉回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大家联想起钻进防空洞躲避敌机的画面。

据了解,福州城区的主要防空洞有10多个,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福州人来说,它们并不陌生。从化身水果存贮仓库的“芭蕉洞”,到保存许多人童年回忆的越洋图书城,再到新晋的“打卡”热点乌山防空洞,福州的防空洞慢慢淡化了原有的战备功能,逐渐成为市民的休闲玩乐之处。进入7月,高温成为福州天气的常态,防空洞这一“天然空调房”,又热闹了起来。

洞内外温差10℃

榕城最为人熟知的防空洞之一,要数位于乌山北坡的乌山防空洞。福州市人防办相关人士介绍,乌山北坡防空洞从2013年开始修缮改造,每年夏天,作为纳凉点对市民免费开放。今年春节前,乌山防空洞完成了再次改造,北连三坊七巷乌山风貌区通湖路北入口,南接黎明湖公园,从乌山北坡的入口

步行到黎明湖公园的出口只需5分钟。

昨日上午11时左右,热烈的阳光正炙烤着大地。记者来到乌山防空洞北入口外侧,将温度计放于洞外树荫处,指针很快指向40℃。步入洞内,便感到一阵阵凉意袭来,不一会儿,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0℃,洞内洞外温度差整整10℃。

外地游客专程打卡

记者沿着长长的甬道向洞内走去,许多市民正在这里纳凉游玩。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家住附近的,穿着宽松的家居服,摇着蒲扇悠闲散步,或坐在墙边的椅子上看书、小憩;远道而来的,则是三五成群,穿着漂亮的服饰,兴奋地在油纸伞、灯光秀下打卡拍照。

记者与坐在椅子上小憩的马依伯攀谈,他告诉记者,他就住在乌山北坡附近的小区,“以前也经常来这里纳凉,现在改造完成,洞里变得更漂亮了,有时还会走到黎明湖公园逛逛,但最喜欢的还是在洞里待着,往往一待就是大半天,比在空调房里舒服多了。”

相比之下,从仓山特意跑来逛洞的江阿姨,借着洞顶打下来的彩色灯光,跳起了舞蹈,同来的姐妹淘纷纷用手机帮她拍摄留念。江阿姨告诉

记者,今天家里停电,她便约上好友,带着小孙女,来乌山防空洞纳凉,“几个月前就听说这个重新改造了,终于找了个机会过来玩。”

保安大哥告诉记者,暑假来临,亲子游的客人多,白天也热闹得很,还有从连江、闽清甚至南平组团前来游玩的客人。乌山防空洞早已经不是仅仅辐射周边居民的纳凉地点,更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专程前来。

据乌山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谢女士介绍,乌山防空洞通道主线总长约570米,隧洞宽度5~10米,利用隧道冬暖夏凉的天然优势,搭配排气、排湿系统,保证隧道足够通风透气,使之成为广大市民夏季纳凉避暑的天然场所。此外,隧道内正在调试电影放映设备,以后还会不定时放映红色电影,也为市民纳凉休闲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

图书城里的消暑时光

于山脚下的越洋图书城,也是防空洞改建而来,于2001年左右开放给市民纳凉、休闲使用。

越洋图书城里的图书种类多,尤其是教辅类书籍较为齐全,受到不少学生的青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假的客流比平常要翻一倍,多是学生或带着小孩的家长,尽管这几年网上购书

平台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很大,图书城的人气淡了许多,但在夏季,仍有不少市民喜欢来书城看看书、纳纳凉。

市民方先生说,以前热闹的时候,书店内20多级的阶梯上总是坐满了人。拿上一本好书,可以在书城里泡上一整天。昨天虽然是工作日,海都记者看到,仍有不少人正在图书城内看书。

福州目前开放3处防空洞

在许多老福州人的记忆中,防空洞还是储存香蕉等夏令水果的“芭蕉洞”。香蕉是热带水果,不能冷藏保存,但温度高了又容易腐烂,放在湿度稳定、凉爽适宜的防空洞中保存,是最经济的做法。本报曾报道过,在乌山防空洞、西二环福州总院旁、白马南路福州四中旁的几个防空洞里,都有这样的香蕉仓库,不过如今已经难觅踪迹了。

据市人防办相关人士

介绍,福州目前面向市民开放的防空洞主要有3处,分别是乌山北坡防空洞、越洋图书城和位于马尾区的马限山防空洞。马限山防空洞打造成了船政海丝文化与人防科普相结合的“船政时空隧道”,成了一处对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场所。

而在乌山防空洞南端出口,5月份开业的大众茶馆也受到市民喜爱,坐在吱呀作响的竹椅上,点一杯热茶,悠悠闲闲和朋友聊天,就可以凉爽地度过大半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