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缺芯”汽车产业该如何应对变局?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解决芯片供应问题,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远近结合、系统推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N据新华社电

今年以来,因为芯片短缺,福特、丰田等国际车企的一些工厂相继减产甚至停产。缺芯也导致部分国内汽车生产商减产或停产。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缺芯情况仍在持续,芯片价格暴涨。据多家车企反馈,各类型芯片价格普遍上涨了5倍到20倍。尽管如此,依然“一芯难求”。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解决芯片供应问题,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远近结合、系统推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汽车缺芯缓解需一定周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介绍,受恐慌性心理影响,芯片订单量增加,“每家企业下的订单比原来多出1至3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介绍,当前,我国各类芯片中MCU(微控制单元)芯片最为紧缺,国内MCU芯片企业最为薄弱。

据了解,车用MCU芯片紧缺是造成汽车缺货的主要原因。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副主任级咨询师韩雅娟

汽车产业为何成缺芯重灾区

广州市工信局总经济师陈键华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以前燃油车使用芯片就几十颗,现在则需要上百颗。

韩雅娟介绍,以某一类新能源汽车为例,2025年,芯片在汽车中的成本预计会从目前约4500元/车上升至8000元/车,到2030年进一步上升至约15000元/车。

全球半导体生产接连

介绍,车规级芯片分为控制芯片、微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及功率器件等。此次汽车行业最短缺的是MCU芯片,发动机、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车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均需使用这类芯片。一辆汽车搭载上百个MCU芯片,缺一个芯片就影响整辆车的生产。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解决缺芯难题,今年不少整车厂高层走进芯片企业,面对面直接沟通梳理不同型号汽车对应芯片,希望缩减供需缺口。

遭遇突发状况。从供给端看,2020年初开始在全球暴发的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一些工厂停工停产导致产能压缩。今年美国、日本等多个全球半导体重要产业基地和企业遭遇意外灾害,导致供给紧张状况“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个别国家在全球市场肆意挥舞单边制裁大棒,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利益,也导致全球企业“恐慌性备货”。

汽车“补芯”需长远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汽车芯片是关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器件,是汽车强国建设的关键基础,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远近结合、系统推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有力支撑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长远来看,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陈虹建议,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第一步由主机厂和系统供应商共同推动,扶持重点芯片企

业,提升其车规级国产化体系能力;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应商推动,形成芯片供应商内生动力机制,解决技术门槛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

韩雅娟认为,政府部门应鼓励整车企业联合投入或建立产业联盟,分梯次梳理汽车行业中长期车规级芯片需求,引导芯片企业有针对性开展研发制造,鼓励整车企业与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联合开展产品开发设计,提升国产化率。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