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导读 下一版  

第44届世遗大会今在福州开幕

昨晚,榕城开启两场视听艺术盛宴,向世界展现福建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遗产

上千架无人机拼出本次世遗大会徽标

无人机拼出厦门鼓浪屿场景

油纸伞如梦似幻,再现   电音与古乐碰撞,演绎﹃灯市坊巷,红光辉映﹄的景象 出一曲别样的《茉莉花》

N海都记者 陈晋 唐明亮 包华文/图新华

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大会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还将聚焦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集思广益,提出应对未来挑战、促进实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战略目标和世界遗产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和新倡议。福州将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

体现数字、人文、绿色世遗

昨晚8时,在海峡金融商务区,一场以“有福之州迎世遗”为主题的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闪亮登场。

记者现场看到,灯光秀围绕“数字世遗”“人文世遗”“绿色世遗”,运用福建、福州的自然、人文元素符号,每个篇章配合不同的主色调和不同节奏的背景音乐,通过光影艺术及裸眼3D技术演绎,展示有福之州迎世遗的开放心态和海纳百川的博大情怀。

“3、2、1……”在倒计时中,灯光秀拉开序幕。包含马鞍墙、“福”字等福州代表性文化符号组成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徽,引出了大会举办地福州。

在“绿色世遗”篇章,闽江两岸的灯光以清新绿为主色调,配合《茉莉花》舒缓柔美的旋律,演绎闽江、榕树、茉莉花等自然元素,展现山水共融的福州城市风光;在“人文世遗”篇章,明亮橙色搭配《天下

福地 最美福州》悠扬典雅的旋律,演绎三坊七巷、三山两塔、镇海楼等人文元素;在“数字世遗”篇章中,“数娃”、航空、海港等现代元素搭配科技蓝,展示出福州这座城市创新开放的活力。

正当观众陶醉于世遗灯光秀的美景时,1500架无人机缓缓升空,表演在中国巨龙叱咤腾飞中拉开序幕,栩栩如生的巨龙在空中昂首阔步、盘旋飞翔,逐步变换成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在灯光秀的衬托下,无人机不停地摆弄“身姿”,福建世界遗产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福建泰宁、鼓浪屿等以山水画卷形式逐一演绎,展示了福建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

最后,表演在“福州欢迎您”的文字中结束,表达了福州对世界遗产大会中外来宾的热忱欢迎。

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

追梦坊巷繁华体验古城之美

昨晚8时,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重要组成部分——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正式上演。借助世遗大会这一国际性盛会平台,向世界展示福州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以及文化名城风采、人文魅力。

当南后街的幕布缓缓升起,一名撑着红色油纸伞的姑娘出现在观众面前,好似画中走出来一样,让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惊叹。

记者跟随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沿着南后街一路走来,花灯绽放,南后街的历史画卷在行进的脚步中拉长,喧闹的坊巷重现百年前闽都的繁华盛况。

正当大家意犹未尽时,街巷的不远处,闽剧古老唱腔悠悠响起。“自从端午后,怀人直到今。移步上楼房,隔树闹蝉声。对楼窗来刺绣,解闷散心,凭窗望楼前……”原来,是闽剧《荔枝换绛桃》中的艾敬郎和冷霜蝉正在互投荔枝和绛桃,艾敬郎在一只绛桃上题了“身无彩凤双飞翼”的诗句投给冷霜蝉,冷霜蝉又题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还给艾敬郎,两人互相爱慕。

《荔枝换绛桃》作为经典闽剧,从古至今受到福州人民的喜爱。戏曲之韵可上九天云霄,可至市井街巷。冷艾两人的风花雪月道尽千年榕城故事,道出闽都文化的悠远清雅。

闽剧刚刚落幕,这一边舞步微启,时光重转。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们走在悠长悠长的小巷中,如梦似幻,再现“灯市坊巷,红光辉映”的景象。闽都文化的清新典雅捎着油纸伞的微风,萦绕于每一个观众的心中,久久不散。

据悉,《寻梦·坊巷》以“人文世遗、数字世遗、绿色世遗”为核心表达,以福州元素为点,三坊七巷为线,世遗大会为面,串联成立体独特的演绎内容。同时,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结合闽剧表演、非遗展示等手法,共分为八个篇章,分别是“梦回坊巷”“情满书乡”“盛世华章”“闽都印记”“舞韵榕情”“天地人和”“群贤毕至”和“圆梦时分”,在三坊七巷北口牌坊、风雨廊、宗陶斋、爱心树、光禄吟台和南口等地点开展沉浸式演绎,充分调动观众的“五感”。

□揭秘

《寻梦·坊巷》背后的故事

记者采访了《寻梦·坊巷》主创团队,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

“马鞍墙是三坊七巷以及福州建筑的特点,油纸伞又是福州三宝之一,我们就从马鞍墙下一位撑着红色油纸伞的美丽姑娘开始,开启这场寻梦之旅。”演出制作人王常青说,通过这一条主线,带领嘉宾一同寻梦三坊七巷和福州文化。

王常青说,主创团队通过朗诵、音乐、光影、舞蹈、戏曲等,展示众多福州著名历史人物,生动还原古代里坊制度,重现明清时期

的闽都民俗、生活场景和商业风貌。从南后街牌坊到光禄吟台,沿途采用3D楼体投影,还原百年前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场景,再结合演员的表演,将一幅穿越的画卷徐徐展开。

为了将这幅画卷以最优的姿态向世界舞台展示,主创团队连轴转了大半个月时间,“三坊七巷的游客非常多,演员们只要往街区内一站,现场游客瞬间就里三层外三层,太热情了。”王常青笑道,为了让演员能够顺利彩排,他们不得不在晚上10点拉闸关灯,让游客误以为街区提早关门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