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历史上这里有三十六奇景,其中一奇位于乌山之巅,名为“不危亭”,历史上多次毁坏,早已不见踪影。
昨日,海都记者从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乌山邻霄台景区将在本月底前完成施工扫尾工作,十多处不为人知的摩崖石刻将重见天日,不危亭也将完成重建,供市民在乌山上登高望远。该单位将力争在今年国庆前,完成乌山保护修复提升项目工程,让市民感受这座历史风貌区的文化底蕴。
N海都记者刘露石磊磊包华见习记者陈琦文/图
摩崖石刻“出新”古荔枝树“抢镜”
如今,沿乌山山路上行,你能发现不少此前从未谋面的摩崖石刻。
“奥旷之区,是谓神谷。不廓而容,不凿而朴,敷草木以华。”昨日上午,海都记者探访乌山历史风貌区西路口时看到,在道路侧的石壁上,清代藏书家龚易图的题刻已经被描红。这处题刻是龚易图为纪念修建双骖园所撰铭文,落款时间为“丁丑之冬”(1877年)。全文内容清晰可见,诗文也反映了这位福州“造园”达人的气度。
据市城乡建总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此处摩崖石刻之前被车道遮挡,在该区域进行清理后,石刻才得以重现。同样得到保护的,还有景区内的古荔枝树。在周边的建筑拆除后,作为双骖园的遗存,几株挂满红色果实
的古荔枝树成为园区特色风景。
在通往邻霄台西侧的通道上,有一处高约1.5米、宽约4.7米的榜书——“寿山福海”,为清代镇闽将军章庆霖所题。园林专家告诉记者,早在2010年前后,他们就发现了这处石刻,无奈它位于宿舍楼之间,还被落叶杂草遮挡。如今,市民终于可以近距离感受“寿山福海”的风采。
文史专家黄荣春表示,乌山邻霄台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现了多处石刻,最有价值的是“嘉靖壬戌年,水陆征倭有功,升授本卫所世袭千户,历任掌事五世孙男朱忠,万历丙申年仲春吉旦重咏于此立”。
据悉,邻霄台上还有一栋气象台建筑将被拆除,或许会有更多石刻重见天日。
山顶“不危亭”俯瞰城区美景
夏日时分,在乌山之巅的气象观测站附近,一座四角石亭出现在邻霄台边缘。这座亭子就是重建的“不危亭”。
据《乌石山志》记载,“不危亭”为乌山三十六奇景之一,在邻霄台后。
鼓楼区园林中心主任李建国介绍说,古时建筑材料多为瘦木薄瓦,不危亭因位于乌石山巅,频遭风雨雷电侵袭。明正德八年(1513
年),不危亭修复后,被改名为“清虚亭”,而后再次损毁,到了清代改称“邻霄亭”。乾隆六年(1741年),闽浙总督德沛先后两次重修“邻霄亭”,遗憾的是亭子未能保存至今。
此次重建,“不危亭”采用了全石结构,高度约为6.8米,四周宽度均为3.2米。市民登顶后,可在亭内休息纳凉,也可俯瞰福州主城区的风景。
部门:主要景区国庆前完工
据市城乡建总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中,他们会结合乌山原有历史风貌,并根据《乌石山志》等文献记载,恢复乌山三十六奇景,打造罗浮岭景区、石天景区、邻霄台景区、西园景区、半岭园景区、通德园景区、双骖园景区七大景观节点。
根据进度,罗浮岭景区已经完工,石天景区、邻霄台景区正在进行收尾绿化、台阶铺设、主园路铺装等收尾工作。通德园景区在实施硬地铺装和水池、置石摆放,苍霞仙馆、致养亭等仿古建筑也正在推进。西园景区已完成拆迁清渣工作。除双骖园、半岭园部分区域外,其它主要景区将力争在今年国庆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