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陈晋包华文/图
在福州仓山区程埔头七星巷内,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西洋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是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晚年在福州的居所,也被称为林森公馆。
1988年,林森公馆被列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后由福州市政府以“名人故居”挂牌。2009年被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成为了仓山区图书馆林森绘本分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020年,林森公馆与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汇丰银行福州分行及独立厅、厦门春草堂一同列入全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建筑面积上千平方米分为主楼、副楼
24日下午,记者来到林森公馆。这座建筑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为三层砖木结构,馆舍建筑面积约1050平方米,分为主楼、副楼,是一座带有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西洋式建筑。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修复与利用处相关人士介绍,林森公馆原是林森晚年在福州生活时的居所。林森,1869年出生在闽侯尚干一个平常农户家里,他自幼居于福州,入英华学堂。1903年,旅沪福建学生会在上海三山会馆正式成
立,成员有林述庆、林觉民、林文、方声洞等,林森任会长。在辛亥革命中,林森领导九江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林森当选临时参议院议长。1932年起,他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
“在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林森一直力主抗战。”上述相关人士介绍,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国家元首名义,签发中国对德、日、意宣战通告。1943年,林森因车祸在重庆逝世,终年75岁,葬于重庆歌乐山。
故居活化为绘本馆周末提供绘本阅读服务
“对老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林森绘本馆正是文物建筑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产物。”仓山区图书馆绘本馆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12月19日,林森会馆修复后,活化利用成为仓山区图书馆绘本馆,成为集公共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一体的重要场地。
记者在林森公馆内看到,这里设有图书自助借
还机、电子书借阅机、图书杀菌机等智能化设备,功能区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划分为电子书工坊、0~3岁阅读区、4~6岁阅读区、7岁以上阅读区、读者接待区等。同时,陆续进口的一批全英文绘本和点读绘本,成为这座名人绘本馆的特色馆藏之一。
上述负责人介绍,林森公馆坚持展览空间和阅读空间有机结合,在展陈设计方面以三楼的微
型博物馆为主,展出“林森生平事迹展”,供市民参观游览;周六、周日提供中英文绘本借阅、在馆阅读等服务。
“为了保护文物,绘本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采取持牌入馆限号参观的措施,分散人流。”该负责人说,在规划馆舍布局上,一楼以藏书为主,二楼以交流阅读为主,三楼作为微型博物馆林森纪念馆使用,减轻负荷。
林森绘本馆的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设计风格童趣盎然,中外绘本珍品汇聚,为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提供多方位的阅读选择。绘本馆2016年被福州市委文明办授予“福州市最美阅读空间”荣誉称号。2020年,它与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汇丰银行福州分行及独立厅、厦门春草堂一同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成为全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林森史迹和纪念性建筑遍布全国
记者了解到,除了仓山区程埔头七星巷的林森公馆外,在闽侯、连江、南京、重庆等地,都有与林森相关的史迹及纪念性建筑。
“在林森的老家闽侯
县,保留有林森故居,闽侯凤港小学也是林森捐资建设的。”福州文旅局文物修复与利用处相关人士说,1933年,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回乡祭祖,他发现省立乡村师范
学校设在洪山桥江边的洼地,极易被水淹没。为此,林森倡议将其迁建并带头捐资1000银元。1934年,以陶江、陶南两书院为基础的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正式建成,闽侯现
代教育由此肇基。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森担任民国政府临时参议院议长时,决议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对当时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