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N海都记者 郑旭 马俊杰文/图

古镇嵩口:穿越千年的新光景

古镇犹如一座博物馆,行走其间,便可抚摸历史脉络

俯瞰嵩口镇

鹤形路形似一只鹤

N海都记者 郑旭

马俊杰文/图

从古渡口的昔日繁华到民俗博物馆中尘封的记忆,从鹤形路的五行八卦到一座座古厝重获新生,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嵩口作为福州唯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令不少中外游客瞩目。

小镇的历史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镇里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厝。早在民国时期,嵩口就是商会密切往来的地方。如今,游客依然能从现存的160多座古民居以及雕塑、彩绘和壁画中,一窥曾经的繁华与荣光。海都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嵩口,探寻这里的人和故事。

从古渡口到鹤形路一窥曾经的繁华

嵩口镇的三面,被大樟溪所包围,这样的地理环境,注定了水运在小镇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南宋时,嵩口就有小集市的规模。明朝时,商业逐渐繁荣,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赶圩的习俗,并保留至今。1914年,嵩口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乡镇商会;1926年5月,嵩口自行发

行纸币,设税卡和鸦片专卖局;1938年,嵩口设镇建制。当时,嵩口经济之繁荣可见一斑。随着陆路交通的便捷,承载几个朝代繁华的古码头也少了往日的荣光。

另一处能体现嵩口历史文化的,是一条神奇的五行八卦之路,又称鹤形路。这是嵩口古镇里最有

特色的一部分。鹤形路全长150米,形状类似于一只鹤。路面中间为土层,是鹤的食道,两侧及墙基由大小一样的鹅卵石砌成,意为鹤吃的米。据当地人表述,之所以这么建是有讲究的,《周易》里讲究五行八卦,这里古厝的主人为了趋利避害,结合自己的生辰八字,特意如

此修建。

鹤形路一头是郑氏祖厝,一头是郑氏书斋,可见这里的主人崇文重学的风尚。值得一提的是,嵩口的古民居无处不雕,无雕不美。下坂厝、宁远庄、善庆堂、成厚庄……90%的古建筑在古镇核心区就可寻访到,它们散布在溪岸和田野间。

将博物馆建在古镇里

最能展现嵩口特色民俗文化的,莫过于民俗博物馆,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观团来到嵩口点赞的地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拉丁与加勒比地区主管毛罗·罗西感叹:“乡镇都能够建起自己的博物馆,说明福州人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这是值得点赞的经验。”

作为福建省首家乡镇级博物馆,馆内展示有当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产生活工具及图片,突出农耕文明、古镇历史风貌以及乡土特色文化等主题,让人瞬间“穿越时空”。

除了民俗博物馆,嵩口古镇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古镇有不少老房

新造,虽然仍是青砖黛瓦,却也不乏许多文艺范的小店。小店大多还保留着旧址上的外观原貌,供销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都变成了咖啡店的招牌。

永泰嵩口大樟溪边,有座名为“黎照居”的中式庭院,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民宿”。改建后的黎照居,保留了原先的结构和建筑风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吸引不少游客来这里享受悠闲时光。

记者了解到,在嵩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用他们的创意、设计,“活化”这座古镇。目前,嵩口镇已有数百家商户形成的八大类产业联盟,村民变成了股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