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慢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为闽剧少年痴狂,走出半生用藏品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

老戏迷大梦想

N海都记者 吴臻 宋晖 实习生 潘彦君文/图

林辉手里拿着1950年旧赛乐戏班的演出海报

上世纪50年代,闽剧泰斗郑奕奏演出《黛玉葬花》的戏票

1925年郑振铎送往商务印书馆发行的《考证注释紫玉钗剧本》正式将“榕腔”定名为“闽剧”

N海都记者 吴臻 宋晖

实习生 潘彦君文/图

一把藤椅,一柄蒲扇,一曲曲闽剧,唱的是啥?《荔枝换绛桃》《贻顺哥烛蒂》《甘国宝》……还有手里握着的戏单。这应是许多闽剧老戏迷梦寐以求的午后时光。在唱、念、做、打之间,典雅婉约的唱腔词段,跨越百年。

闽剧文化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伸与发展,除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外,还必须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和爱好者。

林辉更愿意人们叫他“资深戏迷”,他几十年做的一件事就是“收藏闽剧”。无法成为闽剧演员的他,一直有个“大梦想”:把闽剧的历史收藏在家中,有朝一日,以展览的方式呈现给市民,让四百多年闽剧的根与魂走近百姓,让闽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爱好,为闽剧痴狂

“我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海都记者采访林辉,他一开口便是自我调侃。林辉在福州市邮政局工作,却偏爱收藏与戏曲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从上小学时就喜欢上了闽剧。父母都是闽剧迷。”林辉说,“儿时住在福州台江三保,上学的一路上,有工商联礼堂,工人文化宫第一礼堂、第二礼堂和台江区文化馆,那是闽剧的黄金年代之一,每天都有好几台闽剧登台亮相。”

林辉脑海里,依旧牢记着那时林芬菁扮演的江姐,站在位于黄巷中段南华剧场舞台上的风采,比起京剧名家张火丁的江姐一点也不逊色,而李铭玉饰演的甫志高神形兼备……

如此痴迷闽剧的林辉,不是没想过当一名闽剧演员,奈何嗓音条件不过硬。说起年少轻狂往事,林辉还是有些遗憾。“因为逃学看戏,收集的戏单被父亲一把火烧了。”高中毕业后林辉便参加了工作,从此那个闽剧梦也就破灭了。

老物件,串起闽剧四百多年辉煌

但他对闽剧的执着却从未停止,还协助部门举办闽剧文献展。今年5月,林辉再协助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和梅兰芳纪念馆联合举办了“南腔北‘调’‘闽’动京城”的闽剧文献展,那次展览是闽剧文献首次在首都北京展出,也是梅兰芳纪念馆开馆以来首次举办地方戏曲文献展。展出的展品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林辉的个人收藏。

林辉的藏品,是按照闽剧的发展史串联起来的。清时刻本《紫玉钗》是闽剧“前三合响”时期珍贵的资料;《锦城鸿爪》等书见证了辛亥革命后京班在闽都最后的辉煌;一张民国时期《刘香女游十殿》的海报,是见证闽剧机关布景当年引领中国戏剧舞台的活文物。

“1923年7月22日,上海《申报》的一条短短的新闻,让‘闽剧’二字首次出现在有影响力的报纸上。”林辉说,可惜的是原版报纸现已无处寻找,这则新闻是他从几年前出版的《申报》复印本上寻到的。“复印本共有四百厚册,一页页翻找,确实花费了不少精力。”此后,林辉又发现1922年上海《新闻报》更早出现“闽剧”一词,这又把权威报纸上第一次出现“闽剧”二字的时间提早了一年。

藏品中还有著名剧作家林飞先生的日记本,那是林飞参加第一次全国戏曲工作大会时的大会发放用品,上面记录了福建闽剧工作者第一次参加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的相关内容,首页上更有梅兰芳、周信芳等戏剧大师的签名。这本日记本上还记录了1952年闽剧代表队从福州艰难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全过程……

此外,闽剧泰斗郑奕奏上世纪20年代在百代唱片公司灌录的黑胶唱片《黛玉葬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前身“旧赛乐”戏班的演出海报、闽剧“金生银旦”李铭玉和郭西珠的老剧照、闽剧电影《炼印》大幅海报、经典闽剧《梅玉配》不同时期的节目单等,都是林辉闽剧收藏中的珍品,也是见证闽剧发展史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料。

每一件藏品背后,林辉说起,都有一段闽剧故事。

收藏,为了更好保护与传承闽剧

“收藏就是为了传播。”提及收藏的目的,林辉说,原本他收藏范围并不广,仅是自己看过剧目的戏单,后来渐渐产生了要梳理闽剧的历史,将闽剧历史收藏在家中的想法,收藏的范围从单一的闽剧戏单扩大到闽剧剧本、黑胶唱片、海报、报纸、老照片、杂志、连环画等所有闽剧的文献资料。

这些年,林辉和圈子里的人时不时地外出“寻宝”,许多时候,藏家不舍得拱手让出。“原本受技术手段和传播范围所限的闽剧剧本、黑胶唱片大多已成为这世上的孤本、孤品,其收藏价值可想而知。”

林辉收藏这些史料,是想让四百多年闽剧的根与魂走近百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林辉认为,“史料数字化是保护的最好途径。目前我也为这事忙碌着”。在省文旅厅的指导下,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正在筹划建设闽剧博物馆,选址白马路。闽剧博物馆将在“闽剧文献展”基础上添加更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数字史料这部分内容。“我的闽剧藏品终于有了它们的‘家’。”林辉很开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