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夏季爱吃烧烤、冷饮,易引发急性胰腺炎

老伯查出胰腺癌换家医院却是胰腺炎

专家表示,胰腺位置深,一旦发病,容易被误诊

卢世云主任正在给病人看诊

N海都记者陈燕燕/文包华/图

最近,72岁的福州林老伯(化姓)腹胀、食欲不振,辗转多家医院,得到的“判决书”相同——他得了胰腺癌,性命危矣。没想到,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抽丝剥茧地“侦查”后,发现他得的是胰腺炎,吃药就可治愈,困扰老伯数月的“悬案”,终于破了。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消化内科卢世云主任说,近年,胰腺炎的患者有增多趋势,尤其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呈年轻化趋势。但胰腺位置深,一旦发病,常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胆囊炎、肠梗阻等,大伙应引起警惕。

练就“火眼金睛”减少误诊

“一字之差,竟是生死之别!”上周,精神抖擞的林老伯,来到该院复查。老伯激动地说,今年2月,他突然食欲不振、腹胀,一开始以为是年纪大了,消化不太好,没想到突然眼珠黄、尿黄、皮肤黄,短短3个月,竟瘦了8公斤。

其间,他做了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胰腺有个肿块,约红枣大,医生推断他得了胰腺癌,且伴有胆总管下段梗阻。奇怪的是,穿刺检查却找不到癌细胞。

老伯知道,胰腺癌是“癌王”,90%的患者在发现病情后,5年生存率只有1%~3%,为此,他急得吃不下,睡不着。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对症治疗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但黄疸没完全消除,还是食欲不振,长期携带经皮胆道引流管、引流袋,他的生活很不便。

5月,他找到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没想到,卢世云主任仔细查看病史后,肯定地告诉老伯,这不是胰腺癌,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吃药就可康复,当日就可拔除经皮胆道引流管。

老伯很吃惊,卢主任读懂了他的担忧,笑着解释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不常见,这是自身免疫引起的胰腺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症状与影像表现很像胰腺癌,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他安抚老伯,“这个病不难治,相信我!”

果然,经过规范的激素治疗,不到一个月,老伯的黄疸退了,食欲好了,体重也涨了。

医护慈悲心和死神抢病人

这样的幸运儿不少。两年前,46岁的江西人阿梅(化名)突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差点没了命,幸好,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50多天,她才逃过一劫。

阿梅在莆田打工。2019年1月,她突然中上腹持续性胀痛,全身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被紧急送到莆田一家医院,医生推断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已引起肺炎、

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在重症病房治疗一周,花了10多万元,阿梅的腹痛没有好转,反倒不断恶化。

病情危重!当时,阿梅的兄弟姐妹、一双儿女都从江西赶来了,绝望之余,他们哭着向卢主任求助。卢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他告诉家属,急性重症胰腺炎极其凶险,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达20%~50%,阿梅的病情虽然极其严重,但仍可一搏。

“九死一生!”阿梅被紧急转送到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当时,她的呼吸急促,腹部胀得像个皮球。该院消化内科、重症病房等多学科会诊,对症治疗后,阿梅逐渐康复了。

阿梅和家人千恩万谢,出院后,他们多次回到医院,想请医护人员吃饭,感谢救命之恩,卢主任均婉言谢绝,他知道阿梅的家境不富裕,让阿梅把钱省下来,补补虚弱的身体。

医生提醒:勿暴饮暴食

阿梅是个打工人,身强体健,怎么突然得胰腺炎?卢主任说,阿梅入院时,甘油三酯超标15倍,血压也超标,原来,她的食量很大,口味又比较重,爱吃红烧肉、干锅菜,又不爱运动,这几年,她的体重不断飙升,身高1.6米,体重却有150多斤。

其实,这样的患者不

少,且不乏年轻人。本报曾经报道过,今年6月,30岁的泉州小伙一口气吃下4个大肉粽,引发急性胰腺炎;2019年9月,27岁的连江小伙突发重症急性胰腺炎,不久就去世了;7岁的福州女孩爱吃洋快餐,2019年5月被查出急性胰腺炎,险些丧命。

卢主任很痛心,他说,

胰腺是人体中消化能力最强的器官,高脂饮食、酗酒、暴饮暴食,可能使胰液分泌旺盛,诱发胰腺炎。尤其是夏天,很多人爱吃烧烤、夜宵,喝冰镇啤酒,会刺激胰腺液分泌,并排出不畅,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

他建议,大伙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少吃油腻食

物、坚果、夜宵、甜食、饮料等,葡萄、西瓜等含糖相当高的食物也应少吃;少熬夜,多锻炼,定期体检,若查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应及早干预。如果左上腹长期慢性疼痛、消瘦,长期腹泻、消化不良、大便剧臭,黄疸或小便深黄,长期糖尿病,治疗效果不佳等,应及时排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