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闽南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

省委、省政府致信祝贺;这是中国第56处、我省第5处世界遗产

在泉州府文庙前,市民激动欢呼申遗成功

歌舞《宋元泉州》再现万商聚集的热闹景象

N海都记者 陈晋 柳小玲 田米文/图

福建日报 新华

北京时间7月25日17时38分,随着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持人敲下木槌,本届大会中国唯一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经20年不懈努力泉州申遗成功

位于闽南沿海地区的泉州古称“刺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10世纪至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等22个遗产点。

会议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

目,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等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遗产委员会依据《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所规定的标准,决定将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2001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研究部署泉州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经过20年不懈努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福建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向出席大会的中国代表团致信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申遗工作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目前,福建共有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5处世界遗产,跨入遗产大省行列。

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合作共赢精神

“这一世界遗产展现了以泉州为代表的中国沿海地区人民坚韧不屈、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合作共赢精神特质的体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

宋元时期,各国商人、旅行家和传教者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市井十洲人”共同促成了这座东方大港的繁荣,他们的后裔今天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在泉州与中华文化交融互鉴共存,成就了这座城市多元、

开放、包容的特质。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表示,泉州申遗成功,体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泉州作为宋元中国杰出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以及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杰出范例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泉州项目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高度认同。

□相关链接

22个遗产点18个是国家文保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遗产点,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其中,18个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是省级文保单位,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