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文/图
今后5年,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
25日,中国共产党泉州市洛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洛江区将聚焦建设智造先行区、幸福生态城两大目标,着力打造制造、智慧、品质、清新、幸福洛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洛江篇章。
坚持转型突破着力打造制造洛江
今后5年,洛江区将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构筑高端工业引擎。
全力推进智谷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重点打造以三一筑工、信和为核心的新型材料产业链,以云箭集团为核心的感知测控产业链,以华南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动力配套产业链,以西人马为核心的传感芯片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全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00亿元。
支持纺织鞋服、工艺制品、卫生用品等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技改专项行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体系。加强纸类卫生用品产业集群规划,加快洛江卫生用品智能制造基地、双阳卫生用品电商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5年纺织鞋服、工艺制品、卫生用品产值分别突破200亿元、150亿元和100亿元。
融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科
技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物流园区、分拨中心等物流节点建设,积极发挥德邦、新宜等项目带动效应,构筑高效、便捷、智能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小总部建筑业园区建设,推进泉州绿色建筑产业园、筑可丽建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领先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主动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清源山”科创走廊和联十一线先进制造业走廊建设,创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综合创新服务平台,推动更多研发成果本地转化。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依托传感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泉州市人才创新共享联盟总部等载体,积极探索完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才模式。
坚持科技赋能着力打造智慧洛江
今后5年,洛江区将大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城市场景智慧应用,让产业更提神、城市更聪明。
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推动石墨烯、防腐涂料、合金材料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实施铁拓机械智能引擎分析系统、西人马智能传感平台等项目,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5G应用和产业发展,重点赋能工业互联网、电商、物流等领域应用发展,建设数字产业园,力争2025年底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0%。
依托西人马联合测控、云知声等龙头带动,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
坚持内外兼修着力打造品质洛江
今后5年,洛江区将突出软硬实力紧密联动,携手建设内涵有气质、外表有颜值的城市环境,全面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主动融入泉州跨江发展跨域融合,布局建设“一廊三组团”,加快万安双阳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推进塘西、琯头、杏宅、前埭、南山等片区改造项目,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40平方公里。推进旧镇区改造,启动新行政中心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泉梅高速(泉州段)与市区连接线、与联十一线共线段以及福诏南惠高速联络线(河市—罗
溪)建设,加快万虹路拓改、新城路续建、西环路双阳段等项目建设,构建区域一体、内联外通、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布局建设滨江城市公园和水系,加快城市夜景亮化、美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
高标准推进阳江新城、中部功能区、小总部经济区、万安商贸城规划建设,拓展城市商业空间。
加快中心城区闲置厂房收储改造,提升国际商务城、企业家联谊大厦等载体招商功能,促进商务集聚。加快发展托幼、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加速推进信兴汽车城、奔驰汽车等项目建设运营,持续做好万虹路“汽车走廊”。
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涉企审批“前置式、预约式、集成式、践诺式”四项服务
机制;抢抓洛阳桥申遗点带来的新机遇,加强文化遗存保护、传承;深化“回归创业”,吸引海内外泉籍乡亲来洛投资兴业。
做大做强蔬菜、水果、畜禽、林下经济等产业,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环节增值。抓好少数民族村、老区村发展,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品质。支持河市、马甲、罗溪、虹山高质量建设工贸型、文旅融合型、全域旅游型特色乡镇。
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打造清新洛江
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发挥云箭创新研究院、信和与中科院宁波所共建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引领作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8家以上。
加快5G基础设施全覆盖,引领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和数字乡村建设,让市民畅享智慧新生活。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拓展“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促进形成新型治理形态。
今后5年,洛江区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擦亮洛江生态最美底色,全面释放生态红利。
深化“生态+”优先策略,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推动锦绣澜山、蓝城康养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滨海蓝色旅游、洛阳江金色乡村旅游、山地绿色生态旅游”
三大旅游带,擦亮“悠游洛江”品牌。
建设“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现代公园城市。抓紧编制绿地系统、城区绿化等专项规划,为城市发展腾出“绿区”、留足“空白”。实施“全域增绿”行动,突出“显山露水”,构建
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系统,实现抬头望蓝天、俯身见碧水、推窗是绿景,让绿色生态生活成为洛江特质。
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完成洛江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PPP项目建
设。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统筹实施河市东溪、马甲溪等一批清新流域治理工程,持续抓好洛阳江流域综合整治。依托洛江水系、山脉、岸线等独特优势,点线面、分时序推进生态屏障区、生态廊道区和生态体验区建设。
坚持普惠共享着力打造幸福洛江
今后5年,洛江区将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急忧盼,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办好民生实事。
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积极配套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继续实施城乡中小学提质扩容工程,高标准建设阳江学园、塘西学园、区实验幼儿园等,规划扩建闽南师大附属小学、阳江中学、区第四实验小学等,力争新增基础教育学位7500个以上;支持奕聪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并与北京四中合作办学,推动河市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支持马甲中学创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深化泉州十一中与南开公能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争创省级示范高中校;抓好市实小洛江校区、刺桐
幼儿园、泉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完善合同制教师管理,优化城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学科群与产业链对接融合,构建具有洛江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培养模式。大力发展未来教育、智慧教育,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深入实施健康洛江行动,加快区医院新院区、宝璋肿瘤医院等建设,抓好河市卫生院综合大楼和罗溪卫生院医养结合大楼项目,改造建设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促进民办医院与公立医院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5张。加大医疗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培育,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档升级。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
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的扶持,有序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力争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探索对洛阳桥申遗点的
长效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机制,深度挖掘闽南文化内涵。实施文化惠民“万千百十”活动,规划建设区博物馆,精心培育小尺度、易亲近的文化微生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供给。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各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好“夜访夜谈”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洛江,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