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常怀感恩之心多年日夜苦读

家庭经济困难,让陈良鑫更加发奋学习,他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报答父母亲和帮助过他一家的人

N海都记者柳小玲文/图

虽然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但陈良鑫性格积极开朗,对父母身怀感激之情。家庭经济困难,让他更加发奋学习,每天没日没夜地苦读。这次高考,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说,希望自己四年后能学以致用,找到一份好工作,报答父母亲和帮助过他一家的人。

母亲身患残疾父亲努力打工

陈良鑫的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7年前,陈良鑫家的老房坍塌成了危房,无处可住时,三伯把家里一楼留给了陈良鑫一家三口住。屋子不大,家具也很简单,但却格外温馨。

老房成了危房,就不得不翻建。然而,盖房子需花费的钱不是小数目,陈良鑫家实在贫困,便被村里列为造福工程对象,只要盖了房,

政府就能给予相应的补贴。尽管如此,父亲陈永南为了建房,还是跟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了十来万。2015年,房子整体建好了,但因为实在没钱装修,陈良鑫一家就只能继续借住在三伯家。

“这些年,他父亲挣的那点钱,都用在了养家和清还债务上了,我们就想尽快把钱还给亲戚朋友……”母亲姚月清介绍。

姚月清身患肢体残疾,从小双脚便无法正常走路。为了尽量不拖累家里人,她学着踮着脚趾头走路,但无法走远。所以,平时最多只在家附近走动,因为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只在家接点零工,一个月也只有一两百元。

陈良鑫的父亲为了挣钱养家,长期在外打工。父亲现在在晋江给工厂搬布

料,为了多挣点钱,晚上还多做一份工。尽管每天打两份工,每个月最多也只能领到3000元。这些年,父亲挣的钱,除了用来维持生活、供儿子念书外,其余的都用来还债了,如今还剩下几万元未还清。

“我们本来凑了儿子的学费,一个多月前,奶奶过世花了1万多,还又借了钱……”姚月清无奈说道。

性格积极开朗学习认真刻苦

18岁的陈良鑫,长得眉清目秀,虽然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但他性格积极开朗,对父母身怀感激之情。

“我的父母都是善良踏实的人,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他们身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陈良鑫说道。母亲虽然身患残疾,但却能克服各种困难不便,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前年11月,96岁的奶奶检查出肝硬化,只能卧病在床,母亲还把奶奶接到家

里,悉心照顾奶奶起居。母亲的腰弯不了,给奶奶收拾擦身时,只要弯下腰,那种疼痛感难以想象。

陈良鑫知道母亲身体状况,即使到了高三阶段,只要有回家,都会争抢着做饭、洗碗、浇菜。家里和超市有一段距离,需步行10多分钟才能抵达,良鑫也成了母亲的代步工具,回来一趟会把生活用品补足了再返回学校。

而在良鑫眼里,父亲也是个好父亲,是家里的

顶梁柱。他说,尽管父亲每个月只挣3000元,但每个月都会往家里寄2000元,有时甚至寄得更多。有一次放暑假,他到父亲打工的住处玩,才知道父亲日子过得很节省,平时连肉都舍不得买,一日三餐都吃素菜。父亲跟良鑫说,要好好念书,不然要像他一样,只能干体力活挣点微薄的工资。

陈良鑫听后,鼻子一酸,之后面对学业丝毫不敢马虎,愈发刻苦学习。他说,自己不是个有学习

天分的人,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勤奋努力。所以,进入高中后,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有计划性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他每天早早就起床,夜里也埋头苦读到深夜。这次高考,良鑫取得不错的成绩。

“上了大学,我也不会荒废学业的,我希望自己四年后能学以致用,找到一份好工作,报答父母亲和帮助过我一家的人。”陈良鑫说道。

□我要帮助TA

这么坚韧的女孩我们帮

海都讯(记者黄晓蓉)昨日上午,海都助学老朋友李志锻先生和爱心人士吴女士,认捐了9号学子陈如意的生活费和大学学费。两人很低调,不愿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陈如意无法向两位爱心人士当面感谢,写了一封感谢信,委托记者转交给两位好心人: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个聪明的人,但我一直很努力,靠勤奋、坚持考上了大学。

我的父亲没有劳动能力,家里一直靠母亲支撑。我很幸运,能够得到好心人李先生和吴女士的帮助,谢谢你们,让我能轻松、安心地走进大学校园。

我会珍惜上学的机会,靠知识、靠自己改变这个家的命运。在大学里,我也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将爱心传递下去。            ——陈如意

□联系方式

不论是急需帮扶的学子,还是热心人士,都可以通过4种方式联系我们:

1.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

2.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留言。

3.微信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留言。4.在智慧海都APP平台留言。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