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小岞镇四面环海,这里有传统的惠女风情文化,有上等的头水紫菜、鱿鱼母、虾干等美味海鲜。这里海鲜资源丰富,渔民以捕鱼为生,以前没有冰块时,为了更好地留住海鲜的美味,渔民就以撒盐这一简单的方式来保存海鲜。鱼露也在此过程中诞生了,它结合了鲜和咸的口感,也包含了阳光、空气、时间的味道。
热腾腾的白米粥,配一盘鱼露炒瘦肉,瘦肉的嫩,白粥的香,鱼露的鲜,混合出小岞渔民记忆里最深刻的味道。昨日,海都记者来到小岞一家鱼露生产基地,探秘古法鱼露制作技艺。
寻常的味道不寻常的乡愁
“在女儿周岁断奶后,就开始喂她吃稀饭了,瘦肉加鱼露一起炖,炖好后,加入稀饭里喂给她吃,可以开胃健脾。”37岁的康爱芳是土生土长的小岞人,说起鱼露,她说就是美味+乡愁。
康爱芳的女儿康雨渊,如今已经15岁了,她说最喜欢的就是在家里吃地瓜粥,加瘦肉炖鱼露汤汁,每天都吃不腻。
康爱芳记得几年前,她去深圳住了一段时间,特意带了几瓶鱼露,用来当每餐吃饭时的调料,这也是她对
家乡的一种思念。
小岞老人协会会长林闻绿介绍,用来做鱼露的三角鱼,是小岞渔岛的特产。以前,小岞渔民家里都会做鱼露,而鱼露也是大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料。“炖猪脚加鱼露,是小岞最美味的菜肴之一;炒瘦肉只加鱼露,味道特别鲜美;排骨鱿鱼母汤加入鱼露,这可是上好的美味补品。”林闻绿说,在小岞人的日常生活中,做肉类的家常菜品,一般都只加鱼露做调料,简简单单里流淌着原汁原味的鲜美。
辞去大学老师工作回家传承秘酿工艺
“我家的鱼露制作工艺,从我的外曾祖父传承至今,已有百年之久,独有的秘酿传统工艺,天然发酵,风味独特、鲜美。”从小在小岞长大的“80后”康勇坤,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教于江西科技大学,2019年7月他辞去大学讲师一职,回到小岞传承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鱼露制作工艺。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康勇坤的鱼露生产基地,只见他顶着烈日冒着高温,正在不停地忙碌着。在一间厂房里,记者看到,每一个发酵池上都记录着时间。
康勇坤告诉记者,鱼露的制作包括盐渍、晒制、滤汁等几道工序。一瓶口感好的鱼露,需要选取优质的原料,再加以精湛制作工艺以及对时间的严格把控。
生产鱼露需要新鲜的
三角鱼,将从渔民手中收购来的三角鱼清洗干净,再混入一定比例的盐,进行不停的搅拌。搅拌完成后,再把三角鱼倒入发酵池里,一层层铺上盐,在最上面用石头压住,等待发酵周期。
三角鱼食用价值不高,但经过发酵后,营养丰富。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三角鱼中的营养成分也随之分解出来,之后再分装到发酵缸中,移到户外,通过太阳光的自然照射进行最后一步的发酵。待发酵完成后,通过布帕进行多层的过滤,最终得到鲜美的鱼露。整个周期需要一至两年,为了获得更好的风味和品质,有的周期甚至达四五年之久。
自然鲜美,混合了阳光、空气、时间的味道,一瓶小岞鱼露,寻常的味道,不寻常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