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双减﹄政策之下

教培机构纷纷转战﹃素质教育﹄板块

N海都记者张芬林星宇实习生潘彦君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日前,教育部要求各地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按照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进行管理,其中,针对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涉及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所进行的校外培训均被列入学科类;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则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尽管我省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的标准还未出台,但不少大品牌教育机构已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调整或转型。然而,对于一些属性模糊的课程,部分已报名的家长表示迷茫,“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古诗词鉴赏、经典诵读等文学素养课属于学科类培训吗?”“少儿英语口语、英文分级阅读如何界定?”……对此,海都记者进行了多方了解。

学科、非学科存在“模糊地带”

“孩子马上进入五年级,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有些抵触,正计划着秋季开学后去校外机构报名文言文鉴赏的专项课程,但按最新的政策,不知道是否会被列入学科类。”福州的黄女士担忧地表示,报名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陶冶孩子的审美情操,感受经典的魅力,如果属学科类,上课时间就得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多少会影响孩子睡眠时间。

另一位家长林先生也表示,从近年的中高考看,语文更注重考查理解、表达、鉴赏、写作等综合能力,光靠课本知识肯定不够,比如古诗词赏析、诵读经典等这些提升文学素养的培训课应该成为校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借机进行学科类培训。

家长们议论最多的还有少儿英语口语课程。原本准备8月初缴费的王女士现在也犹豫了,她告诉记者,“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寒暑假开始就一直有参加英文阅读和口语培训,通过演讲、朗诵、戏剧、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孩子学习英文的兴趣。但如果被列为学科类培训,周末和寒暑假都不能上课,那到时候退费也很麻烦。”

不过,有一些家长却没有这些烦恼,因为他们没让孩子参加任何学科类培训。家住鼓楼区的曹先生表示,“孩子一直在鼓楼区少年科学艺术宫学武术和毛笔书法,我觉得身体好、字写好,身心健康更重要。”对于“双减”政策,曹先生表示绝对支持,这势必让家长做出取舍,不仅降低孩子的压力,还减轻了不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

机构积极转型“素质教育”

日前,为了推进“双减”工作,福州市教育局与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以及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听取培训机构意见建议,同时发出倡议,培训机构“加快转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记者了解到,福州多家全国性品牌机构已经在大力补充素质类教师,公布了包含口才、美术、硬笔书法、英语话剧等相关素质类课程的教师招聘信息。其中一家机构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政策,各校区已经积极地进行全面转型,秋季开学后,学科类课程只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线上和线下一致,培训时间不晚于8点半,9点前关闭校区。此外,校区的教室目前也正在做升级,以匹配素质类课程的需要,秋季开学后将有部分校区进行试点。”

据悉,多家K12教培巨头早已预判风向,提前进入转型阶段。自5月以来,新东方教育

科技集团陆续在职业教育、冰上运动培训、美育教育等板块完成投融资。近日,快乐学习教育科技集团正式推出针对3—16岁青少年的教育子品牌,构建素质教育新生态。

福州的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九色鹿上英语课,课程班主任近日已经通知家长,秋季开学后,每周仍保持两节课,但上课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最初上少儿剑桥英语课程时,一次课是1个半小时,另一次课是两个小时。后来升级到新概念课程,一周两次,每次1个半小时,现在改为工作日上课后,最新的通知是一次1个小时,另一次1小时20分钟,上课时间和之前相比有所缩短。”蒋女士说。

然而,一些主营少儿英语口语的机构则陷入两难,他们表示,由于政策尚未对英语口语做出明确分类,只能静观其变,等待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

切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采访过程中,福州市教育局民管办主任陈丹升表示,福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教育主管部门也将对培训按照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进行管理,对于部分界定模糊的课程,将再探讨实施细节。

教育协会会长刘俊表示,福州各培训机构,尤其是以学科类为主的培训机构,要充分认识“双减”政策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定位,顺势而为。但在转型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尽责”:要对员工尽责,在裁员或分流时提前做好沟通和安抚工作;要对学员尽责,将实际调整充分告知学员家长,并正确疏导。

刘会长还表示,“双减”政策是对当前混乱的培训生态的整治,并不是要全面叫停校外培训机构,切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时,他也为“素质教育”板块感到担忧,尤其是K12教培巨头涌入素质教育,必然对原有市场形成“降维打击”,很可能会制造新的“内卷”。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