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军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炮弹距战机仅百米投射弹药数百吨

中俄联演 火力全开

N新华社解放军报

中方武装直升机对﹃敌﹄前沿连续打击

演习中,地空火力协同作战

炮弹出膛

运输直升机搭载陆军特战小队至预定区域,特战队员实施索降

歼-20战机释放干扰弹

运-20飞机搭载重型车辆实施空投

“西部·联合-2021”演习13日在陆军青铜峡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正式结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共同观摩实兵行动演练。双方动用兵力1万余人及多型飞机、火炮、装甲车辆等主战装备,区分先期联合防抗、综合毁瘫体系、高速立体攻击、纵深清剿追歼4个阶段,演绎出一场现代化联合作战。

亮点1 大量新装备亮相实战

以往的国际联演中,各方一般是在同一作战企图、战场环境下进行相对独立的行动,而本次联演在组织形式上改为混合编组、合帐筹划,中俄两军联合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演习联合指挥部下设俄军指挥分中心,双方使用中俄专用版指挥信息系统。俄方全程参加作战会议,与中方共同理解任务、分析形势、研究作战,双方指挥员同步掌握战场态势,联合研判处置情况。

本次演习的实兵行动中,新装备使用占比达81.6%。预警机、干扰机、歼击机、歼轰机成体系运用;直升机大机群密集编组、超低空隐蔽突防、多波次接力突击,近距离支援掩护;新型装甲装备高速冲击、超越攻击,全程行进间射击;察打一体无人机、蜂群攻击无人机、侦察监视无人机组合运用,新质力量在演练中得到检验。

亮点2

高密度“炮火洗地”

本次演习中,歼击、轰炸、预警、运输机等机种齐上阵,再加上无人机、陆航直升机,累计出动近百架次。在战机向“敌”纵深突击的同时,炮兵群要利用不同高度层组织火力掩护。

为了避免误伤,联合任务部队精细规划9个空中作战通道,将极其有限的空域利用到极致,最高的炮弹到战机的垂直距离不足两百米。三维立体空间的陆空协同,有效增大了全纵深火力打击的强度。

短短40分钟时间,中俄两军空中和地面火力共计发射了数百吨各类弹药。壮观的高密度“炮火洗地”背后,是指挥员精确组织联合行动的能力和参演部队的过硬素质。

各级指挥员人手一份协同计划、一块计时秒表,参演的各作战群依案准时行动,通过空间上分散部署、时间上协调一致、能量上饱和释放,对“敌”实施全纵深、多方向、高强度、波浪式饱和火力突击,将联合作战效能发挥到极致。

亮点3

无人机攻防实战检验

在去年俄军组织的“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中,我军官兵曾首次使用俄军主战地面装备参演,并与俄军混合编组联演。这次演习中,俄方首次使用中方提供的装甲突击车、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参演。“互换”武器装备参演,体现出双方互信的高水平。

这次演练,无人机很“忙”:侦察监视目标、持续照射引导激光制导炸弹、集群攻击“敌”阵地、高空精确狙击“敌”关键目标、评估毁伤效果……无人作战的诸多战法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得到检验。同时,有矛亦有盾,演练中,面对来袭的“敌”无人机群,中方地面防空分群综合运用防空导弹、弹炮武器结合系统和电子防空力量,构建火电一体、远近结合、中低互补的防空火力网,对来袭目标梯次拦截、层层抗击,效果斐然。

本次演习中,破障更加显现出体系对抗的特点。

亮点4

运-20重装空投

空降兵往往被视为插入敌后执行破袭和小规模作战的“尖刀”,而随着重装空投和集群伞降技术的突破,中国空降兵已具备空地一体、远程直达、纵深突击的全方位作战能力,成为更具战略意义的“铁拳”。

本次演习中,运-20、运-9等多机混合编队满载全员全装的伞兵进行大规模集群伞降,以数件连投的方式连续空投多辆空降兵战车,短时间内在“敌”后形成战斗力,成功夺取“敌”防御要点并控制通道,赢得战场主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