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藕田稀客闲庭信步

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彩鹮首次现身石狮湿地公园,众多摄影师和观鸟爱好者“趋之若鹜”记录它的踪迹

彩鹮在藕田中觅食

▲彩鹮亮翅行走在沼泽中

彩鹮展翅高飞▲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通讯员 许晓城 林恩炳 邱剑峰文/图

一片绿色的藕田中,突然出现一只“神秘”的鸟儿。只见,它嘴儿尖尖,腿儿细长,羽毛泛光,闲庭信步在藕田中觅食。灵巧的它,时而亮翅行走在沼泽中,时而展翅高飞在天空中……

它的出现,很是罕见,令人惊喜,更令众多摄影师和观鸟爱好者“趋之若鹜”,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珍贵影像。它叫彩鹮,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曾在中国绝迹,直到2009年中国境内才重现它们的踪迹。

22日,它首次出现在石狮湿地公园,这也是继白鹤之后,石狮该地再次迎来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它体长40多厘米为未成年亚成鸟

据了解,彩鹮是中型涉禽,修长的体形,栗紫色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绿色的金属光泽,光泽随着彩鹮的移动变化多彩,喙细长而且向下弯曲,像一把倒挂的镰刀。“出现在石狮的这只彩鹮,应为未成年的亚成鸟!”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分析道,成年彩鹮体长约60厘米,而这只彩鹮体长40多

厘米,此外,它的羽毛暂未生长到最佳的栗紫色光泽,头顶、前喉处还有些许白羽,“不排除更早的时候,已有彩鹮在石狮或泉州范围出现”。

据悉,全球约有20种鹮类,其中在中国有朱鹮、彩鹮、白鹮(黑头白鹮)、黑鹮(白肩黑鹮)等四种,朱鹮为中国特有。与朱鹮一样,因为栖息地的减少和

环境污染问题,彩鹮一度被认为已在中国绝迹,直到2009年中国境内才重现其踪迹,因其数量稀少、濒临绝迹,彩鹮也被称为“鸟类大熊猫”。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彩鹮由原来的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升格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食物充足生态良好石狮满足彩鹮栖息要求

“从白鹤到彩鹮,石狮湿地公园是一块宝地!”吴轲朝说。去年11月,白鹤首次在福建被记录到,出现在石狮湿地公园;今年4月,彩鹮首次在福建被记录到,出现在霞浦县福宁湾,而今又现身石狮湿地公园。“彩鹮对环境、水质的要求非常高,石狮湿地公园拥有宽阔的河塘、

良好的生态,能够满足其栖息要求。”吴轲朝介绍说,与“吃素”的白鹤不同,彩鹮吃得比较“杂”,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石狮湿地公园内的藕塘、稻田、河湖及沼泽,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彩鹮将在石狮驻留

多久?会否有更多的彩鹮出现在石狮?彩鹮的首次现身,给予了我们许多期待。泉州市观鸟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保持对彩鹮的观测,同时提醒广大摄影师、观鸟爱好者文明观鸟拍鸟,不追逐、不惊扰,让彩鹮在石狮湿地公园生活得安心惬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