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闽南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爱如泉涌点亮21个梦想

海都记者走访了泉州偏远地区,帮助21名学子筹集了大学学费,参与捐助的好心人,不乏海都助学的老朋友

N海都记者黄晓蓉柳小玲

这个夏天,海都助学组走访了泉州的南安、永春、安溪、泉港等县市区的偏远地区,帮助21名贫困学子筹集了大学学费。

在一笔笔助学款的后面,有李志艺、翁自立等不少熟悉的名字。他们作为海都助学的老朋友,每年都参与资助贫困学子。这个夏天,还有不少新朋友,有王升银、温小芳等好心人与海都助学结缘,给学子带去希望。

助学路,是一条温暖的公益路,它绵延不断,写满故事,洒满感动。2021年海都助学今日收官,受捐助的学子纷纷写下感言,这些年轻质朴的感谢,我们也想告诉你。

借海都公益献爱心市民传递正能量

今年认捐3名学子的李志艺先生,是海都助学的老朋友了。他已连续5年,在海都助学中认捐多名学子。他每年都会代表他所在的公司做助学等公益,来回报社会。在李志艺的带动下,他的朋友温小芳女士也与海都助学结缘,今年认捐了两名学子,并已为学子们汇去第一年的5000元学费。

“我想通过海都公益传递正能量。”来自德化的王升银,是一名销售陶瓷的电商。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是一路从苦日子中打拼起来的。看到海都助学的学子们都很懂事、努力,在今年助学中他认捐了两名学子,为学子献一份爱心,传递正

能量。

“看到学子因家庭困难面临没法上学,我感到十分心疼。”好心人赵女士已将第一年学费打给学子,看到学子能如愿进入大学殿堂,去追逐他们的人生梦想,感到十分欣慰。她希望学子在大学期间放下包袱,认真学习,将来能给社会作出贡献。她也感谢海都报的报道,让更多人看到这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尽一份绵薄之力。

让海都助学记者动容的是,海都助学中的所有好心人,都很低调,她们默默做好事,不求回报。她们不愿让记者把她们的个人信息告诉学子,以免学子们有心理负担。

希望同学们像松柏自强不息茁壮成长

今年,泉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充分发挥统战资源丰富的优势,牵头与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民宗局、工商联、侨联、新阶联、留联等开展“同心助学松柏成才”行动,发动统一战线成员慷慨解囊,积极踊跃参与捐资,共筹资106万元,资

助212名贫困学生上大学。泉州市委统战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看到受资助的学生们寄来一封封真情的感谢信,表达对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感谢感恩时,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自强不息是人生必备的品质之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同心助学松柏成才’也是寓意希望同学们像松树、柏树自强不息、茁壮成长。希望同学们在克服一时困难、顺利入学后,能立大志,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

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市委统战部将持续牵头发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乐善好施、扶危济困,鼓励带动更多爱心人士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学子感言

“我们将用爱回报爱”

苏俊坤:我是一名孤儿,与爷爷相依为命。在这个高考结束的假期,我既欣喜于考入了理想大学,又为学费一事伤透脑筋。就在此时,海峡都市报注意到我,几位记者姐姐的来访如雪中送炭。更有好心人翁先生,他用无私真诚的付出,为我圆梦。感谢你们,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我必将刻苦学习,学有所成,延续这份大爱!

苏晓晴:考上大学后,我和妈妈除了高兴,也有深深的担忧。爸爸病逝后,妈妈打零工供我读书,上大学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坎,我们不仅担忧学费,还要担忧住宿费、生活费。所幸通过海都助学的牵线搭桥,李先生资助了我的大学学费,让我可以轻松地进入大学校园。在大学里,我会勤工俭学,努力完成学业,谢谢你们。

高宝众:感谢李先生的慷慨解囊和无私奉献。感谢海都助学帮助了我们这些贫困学子,让我们可以完成学业。你们的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必将更加刻苦地学习,将来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回报你们的关爱。

郑荣城:因家庭生活拮据,这个暑假,我的学费也一直是摆在父母面前的难题。正在这时,海都报的助学团队联系了我,助力我圆了大学梦。海都报的各位叔叔阿姨以及资助我学费的爱心人士温姐姐,是千千万万个你们这样的社会爱心人士,点燃了莘莘学子心里的明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知恩图报、饮水思源。

黄宝婷:“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不然我不去上大学了吧?早点出来工作?”这个念头曾无数次萦绕在我的心头,多少次午夜梦回,多少次辗转反侧,受困于家庭经济条件,大学学费、生活费一直是挡在我求学道路上的高山,也是压在我家人心口的巨石。就在我瞻前顾后、一筹莫展的时候,海都报的记者姐姐找到了我,他们帮我同社会上的好心人牵线搭桥,让曾经不敢奢求进入大学学习的我,能自豪迈进心心念念的高等学府。资助我的刘阿姨,谢谢您,与您一番交谈后,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大爱。我是出生在偏远农村的一个普通学生,却能得到这般关心爱护,可以收到这么多温暖的祝福,谢谢你们!

朱兴龙:作为一名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我十分感谢泉州市委统战部对我的高额资助,也感谢海都报关注到我的家庭,助学金减轻了我父亲的负担,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将起到很大帮助。我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步入大学,不辜负资助方和帮助过我的人,铭记父母师长的嘱托,抛弃后顾之忧,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把自己磨炼成品学兼优的合格有用人才,像帮助过我的你们一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传递爱心,回馈社会。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