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陈燕燕
最近,康康的前胸、后背长了不少褐色的小疙瘩,到医院一查,竟是病毒性疣。康康很着急,涂大蒜汁、抹药膏、生薏仁泡水喝,都不管用,他索性用手揪、拽,洗澡时用力搓,没想到,小疙瘩越长越多,还传染给了家人。
福州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李睿说,这种小疙瘩可能是病毒性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有传染性,几乎一半人在一生中与之“打过交道”。不要乱抠、乱搓,不要迷信偏方,否则,小疙瘩可能扩散全身,还传染家人。
神操作
长“瘊子”越抠越多还传染给家人
医点通
长疣有患癌风险?别太担心
康夫人:我和儿子也长“瘊子”了,一定是你传染的!
康康:我也没辙啊,这两年,身上的“瘊子”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有脖子上长了一两个,针尖大,我看着碍眼,就用手抠掉。没想到,前胸、后背、脸上也长了。
康夫人:虽然不痛不痒,但“瘊子”密密麻麻的,丑得很!
李睿:你们说的“瘊子”,其实是病毒性疣,比如扁平疣、丝状疣。一家人共用毛巾、枕巾等,可能交叉传染。
康康:奇怪,每天都洗澡,搓得很干净,咋还长这么多“瘊子”?
李睿:这种病是由HPV病毒引起的,用力搓澡、暴力抠拽,可能造成皮损,导致HPV病毒扩散。
康康查阅资料,发现HPV病毒可能诱发宫颈癌、肛门癌等,他很担心,身上长了疣,是不是说明身体内有了HPV病毒,就有患癌的风险?
李睿主任说,HPV病毒大概有200种左右的亚型,不同型的HPV病毒导致的症状和后果也不同。HPV病毒可以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低危型病毒可能引起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等疾病,高危型HPV病毒可能引起外生殖器癌、宫颈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通常,诱发病毒性疣较常见的是HPV3、5、6、11型,诱发宫颈癌的主要是HPV16、18、31、33、52、58型等,它们是不会互相传染或转化的,大伙不用太担心。
她指出,在人的一生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有70%~80%的几率感染HPV,但大多数人会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免疫把它清除掉。只有一些持续的高危感染者,可能发展为癌。因此,感染了HPV病毒,并不意味着会患癌。
□小贴士
治疗病毒性疣也要提高免疫力
病毒性疣主要生长在颈部、前胸、腋下、脸、手背等皮肤暴露的部位,不少患者觉得不美观,甚至误当作青春痘,自行治疗,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
李睿主任说,发现病毒性疣要及时治疗,患者可尝试激光、电灼、冻疗等方式,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是,如果自身免疫力较低,疣容易复发。如扁平疣常在感冒、发热、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月经期、内分泌失调等情况下骤然发病,因此,治疗病毒性疣,不仅要去除皮损,也要调节免疫力。平时,大伙应均衡饮食,少熬夜,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才能预防HPV感染。减少曝晒,常喝薏仁水、薏米粥,对防治病毒性疣也有好处。
病毒性疣早期无症状,但发展速度快,大伙应定期自我检查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病毒性疣,及时就诊。洗澡时,尽量用温水,不要过烫,不要暴力搓澡,不要与他人共用日常用品,毛巾要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