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花巷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田间地头的风味人生

曾经当过老板的他,回到家乡种地,60亩地里不施化肥、农药等,保留农作物最原始的味道

▲在田地间,夫妻俩也恩爱有加

保留了原始味道的无花果▲

陈祖回租种的几十亩土地,不施化肥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文/图

陈祖回怎么也没想到,年轻时天天做着老板梦的他,未来会有一天,只想守着这60亩租来的地儿,当起逍遥自在的农夫。

这个想法,是从喜欢上环保酵素那刻起萌生的。他把环保酵素运用在种地上,种出了好吃的水稻、玉米、甘蔗、地瓜、草莓、柠檬、无花果。他说,活了半辈子,总算是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

近日,海都记者来到了他的“世外桃源”,探访他田间地头的风味人生。

村里人笑他“种草还是种粮食”

60亩地,位于陈祖回的老家南安洪梅镇三梅村。他在地里搭了处休息地儿,大大的遮阳棚下,长条桌布置得有点文艺,扎染的桌布,花瓶里的小野菊,刚采摘的无花果,还有自己种的九层塔茶,平日地里忙累了,他便坐这儿歇息一番,惬意得很。

初秋的田地里,不少农作物仍在奋力生长,这里四周都是他用环保酵素

种出来的农作物,现阶段可以看到水稻、甘蔗、柠檬、九层塔、迷迭香等。而地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能见到的蓝色塑料桶格外抢眼,陈祖回说,那些桶里都是酵素。他打开其中一个桶,可以瞧见,里头的瓜果皮、蔬菜叶都已泡烂,水呈黄色混浊状,凑近闻了闻,并没有想象中的熏人臭味。

他平时就是将这些酵

素和豆粕、花生粕一起做肥料代替化肥的,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生物药、生长激素、转基因种子等,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快又好。他对这些农作物倒是“佛性”得很,60亩的地里不少都长满了杂草,村里老人笑话他,“祖回啊,你种的是草还是粮食啊?”他不说话,永远乐呵呵的。他坚持人工除草,和妻子两人忙不过来,也不雇人帮忙,就任

由这些农作物自然生长。在此情况下,陈祖回地里产出的量虽不多,但长势却很喜人,而且特别好吃,保留着农作物最原始的味儿。这些粮食还经受住了厦门大学392项农残检测的严苛考验。

“保护土地,是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陈祖回解释,现在土地受污染太严重了,这也是他为何坚持4年酵素农耕的原因。

租下60亩荒地想打造农耕样板

陈祖回与环保酵素的缘分,要从他踏上公益之路说起。

年轻时,他曾在镇上开店给别人装水电,一干就是好几年。水电工的活又苦又累,他不甘心就这么干一辈子,一心做着老板梦,便办厂、做生意,来回折腾几次,欠下数十万的债。那段时日,他迷茫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志愿者组织,而在一次环保公益行中,他对酵素农耕有了初步认识。

回家后,他开始在家中自制酵素。在他家里可以看到,每个角落都堆放着大小各异的塑料桶,废弃的菜叶和卖不掉的蔬菜次品都被存放在桶里,制作成环保酵素。

4年前,陈祖回辞掉工作,在租来的3亩地里,尝试酵素农耕。村里的人都劝他:“祖回啊,要命啊,不在外面挣钱,跑回家里

种地来了,能挣几个钱?”在这个无人愿意种地,很多地都被荒废的村庄里,陈祖回回老家种地,成了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前年,陈祖回的酵素农耕做得有些起色,他索性把周边荒地都租下来了。60亩地,一年租金下来要3万多元,陈祖回的酵素农耕还处于实践中,并不能挣到什么钱,这笔钱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但日子还算过得去。酵素农耕的日子是苦了点,但对他来说却是快乐无比,最重要的是身边的人愿意支持他,在镇上开店的妻子经常会过来帮忙,身边的朋友,甚至有些素未谋面的人也常给他鼓励,不少外地农业人还会专程来这里跟他交流取经。

他说,不指望酵素农耕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只是想打造出一个酵素农耕的样板。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