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组在山西省吕梁市督查时发现,部分中小企业主在专项支持资金申请成功到账过程中,面临长时间“多头跑”困境。督查实地了解到,吕梁市离石区一位企业主为此遭遇了长达11个月的“累心”经历。
“要企业每一个环节都自己跑”
去年9月,一企业项目的财政补助资金在吕梁市有关部门官网公示,项目名称、政策内容、奖补标准、拟奖补金额等一目了然。然而,企业想要领到这笔钱却并不容易。
“公示中写得清楚明白,项目是经过属地人民政府或吕梁经开区初审、吕梁市相关部门复审和现场抽查核实,由专家组综合评审,且经过相关部门党组会审议通过的。但是为啥到了申领资金环节,还需要我重新再跑好多趟?”这名企业主深感不解。
公示后,吕梁市相关部门已同时知会企业,市财政部门也将财政补助资金同步下达离石区财政局。这名企业主说:“收到通知函,我们拿着材料到财政局,他们说要有当时项目申请归口部门的确认函,保证这个项目没有问题。”于是只能再走一遍程序,找归口管理部门重新确认。
拿到证明材料时,已是今年7月。
“再到财政局时,他们又提出要到企业来考察一遍,实地确认,最后再开具专项资金请拨单。”这名企业主说,根据离石区财政局规定流程,请拨单需经相关业务股经办人、股室负责人、局分管领导审签,再经国库股复核,最后到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这名企业主表示,上述流程是财政局内部程序,本应在内部自行流转,却要企业每一个环节都自己跑,找各环节负责人签字确认。特别是到了局分管领导那里,又提出需要把当初申报的材料再重新看一遍。
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很多趟,领到钱已经到了8月份。至此,11个月过去了。
“听说今年的专项支持资金下来了,但倘若要申领,又是这么一趟‘马拉松式’的长跑,心真的好累!”这名企业主说。
不敢担当作为、服务意识不强是症结
针对企业主的情况,督查组前往离石区财政局核查。
督查组认为,离石区财政局在部分程序设置上存在多头重复、慢作为等问题,如何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是下一步整改方向。
“这种现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欠发达地区,尤其在基层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
第四督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参事周晓强认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政策规定僵化,非预算单位比照预算单位走流程。究其原因,还是不敢担当作为、服务意识不强,“不考虑不关心这样处理会给企业带来多少麻烦,增加多少成本。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市场主体和群众期盼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