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宋晖 吴臻
后天是中秋节了,除了吃月饼,你家的水果篮里是不是还有几粒柚子?
柚子又大又圆,有“团聚”的寓意,同时“柚”与“佑”“有”谐音,柚子即“佑子”“有子”,讨了个彩头,因此中秋节吃柚子也能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在福建,最著名的柚子当属漳州平和蜜柚,它有500多年的历史,还曾是贡品……我们今天来聊聊柚子往事。
“柚”“抛”之争
在福建,柚子又叫“抛”,平和柚子也就叫作“平和抛”,这个外人很难理解的称谓大约流行于明清时期。
漳州作家马乔曾做过一番研究,他认为:“抛”为柚,最早见于《西圃公墓志铭》。这个墓志铭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琯溪(即今天的平和县小溪镇)贡生张凤苞为李如化撰作的。李如化生于明代,在当地算是个望族。张凤苞与李如化是同乡又是好友。李如化死后,张凤苞为其撰写墓志铭。墓志铭中有这样的字眼:“……公事农桑,平生喜园艺,犹喜种抛,枝软垂地,果大如斗,甜蜜可口,闻名遐迩。”
同是明代的福州人谢肇淛,在他所撰的博物学著作《五杂俎》中,也记录过“抛”:“其实在树,任风抛掷不落,故谓为抛。”
在清代,一位叫施鸿葆的书生让“抛”大出名气,他曾写过一本《闽杂记》,以记录八闽风俗民情、风物特产、稗官野史为主要内容。在《闽杂记》卷十中,有《平和抛》一节,将产于平和的抛称为“果中侠客”,并与荔枝、福橘并列为闽中三大名果——“闽果著称荔支外,惟福橘、蜜罗柑。窃以为福橘之次,当推平和抛。”
抛等于柚吗?当然,也有质疑者。理由是:清代福建巡抚王凯泰曾写过一首诗:“西风已起洞庭波,麻豆庄上柚子多。往岁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台湾杂咏·麻豆文旦柚》)王巡抚并没有将柚子称为抛。王凯泰与施鸿葆基本上可算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又都在福建谋职,熟知福建。对于同一种水果,不应一人称柚,另一人曰抛,由此推判:抛与柚有可能不是同一水果。
马乔称,有一种说法可以回应这种质疑:抛在古时并不读pāo,而读为yōu。平和pāo即为平和yōu也!《闽杂记》中还有另外一节名为《抛》,其中载:“抛……本作柚音……”把“抛”读作“yōu”,在宋代陆佃所作的《埤雅》一书中也可以找到佐证:“柚本亦名条,条与抛音尤近也。”此外,还有人认为:在古福州方言里,抛与柚发音近似。
“果中侠客”
上面提到的那个叫施
鸿葆的清代人并不是福建人,老家在浙江杭州,但他对平和琯溪蜜柚的贡献堪称巨大。
作家马乔曾提到施鸿葆的巨大贡献,主要是在《闽杂记》中专为平和琯溪蜜柚辟出一篇《平和抛》。如何记录的?
“闽果著称荔支外,惟福橘、蜜罗柑。窃以为福橘之次,当推平和抛。他处出者,瓤中肉两层,上下直生相衔;独平和出者,横直杂嵌,不分层数,香味皆可敌荔支,第色逊耳。其形如回人所戴帽,故俗名回回帽,大有斗许者。平和诸处,亦惟琯溪陈氏为最。每年备贡外,必于实初结时给价定数,以墨印识其上,方可多得。予尝效周栎园先生品闽中海错,亦品闽中诸果,荔支为美人,福橘为名士,若平和抛则侠客也,香味绝胜而形容粗莽,犹之沙叱利。古押牙,嵌崎苈落,不以体段悦人者。《漳州志》不著抛,惟载柑类,有朱柑、乳柑、光柑、白柑、葫芦柑而已,不可解也。”
这200多字却让平和琯溪蜜柚得以“青史留名”。
按马乔的理解,这篇《平和抛》其实说了几层意思:
1.如果给福建水果排座次,平和柚应列第三;2.用对比手法写平和柚的特征,“横直杂嵌,不分层数,香味皆可敌荔支,第色逊耳”;3.告诉人们平和蜜柚还有个别称雅号:回回帽;4.点明质量最好的蜜柚在哪儿;5.为今人留下十分宝贵的历史信息:平和蜜柚在清代就进入皇宫成为“贡品”,还讲了“贡外品”的买卖细节——连次品也得订合同,给定金,并做好标记才能多得;6.自己效仿前人周亮工(号栎园)遍尝海味后著《闽小记》的做法,遍尝八闽珍果,才评说平和蜜柚,更评价它为
“果中侠客”!这评价倒着实有趣!最后,施鸿葆还为平和蜜柚没能入地方志深抱不平。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平和县立足资源优势,把种植平和蜜柚作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闽杂记》里的文字,成了今天平和人成功注册“平和琯溪蜜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史料依据。平和县也由此被誉为“世界柚乡,中国柚都”。近年来,每年10月的“平和蜜柚节”办得有声有色,已成为平和的一件重大节庆大喜事。
名人说蜜柚
从漳州平和出来的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用他熟悉的
家乡柚子来形容作品中的人物:“他棕色的肌肉灵活健康,黑黑的皮肤有一层闪亮的光泽,简直像一颗成熟的柚子,每一个毛孔都光润清爽。”
福建女婿汪曾祺这么形容蜜柚:“蜜柚甜而多汁,如其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导师、著名评论家何镇
邦说:“我的故乡云霄紧邻平和,童年时代是品尝过平和
的琯溪蜜柚的,并留有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平和蜜柚与长泰芦柑,是我童年最爱……值得一提的是,平和蜜柚汁多味甜,润肺止咳,更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合食用的水果,因此,我特别感念平和蜜柚多年来的恩泽。”
著名作家、《山楂树之恋》编剧肖克凡更
是说:“平和城处处浸透着柚花香气,无疑成为有福之城。柚花初放时节,置身中国柚都,遥想果实成熟季节,一树百果,柚色金黄,实乃人间美景。那一颗颗憨态可掬的蜜柚,颗颗不改初心。那蜜柚之心,一定是晶莹的紫红色。”
仙游度尾文旦柚也有一段传说
度尾文旦柚也有一个传说,清道光年间,仙游县度尾镇有个吴姓书生考中了举人,翌年他游览浙江金华府,与朋友品尝当地柚子时,觉得品质佳,更向当地友人讨取柚苗,带回老家在自己庭院内种植,几年精心培育,柚树长得枝旺叶盛,到10月柚子成熟,采摘下来品尝,觉得口感较好,但汁少有渣,果肉中含有许多柚籽,果形不规则,皮粗影响品质。吴举人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知道了潭边村有位莆仙戏班中的名旦,前几年她在外出演出时,带回一棵柚苗栽在自己的厝边,已开花结果,不但口感好,柚果肉无籽,汁多无渣,但果实不大,吴举人便带着自己的柚子,去了名旦家拜访,二人相互品尝柚子,觉得只有融合双方的优点,才能达到良好的品质。于是,请果匠把名旦家柚树上柚穗剪下来,嫁接到举人家的柚树上。
经过精心管理,柚树结出果实,形似大秤砣,色泽青黄,品尝内质,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芳香扑鼻。举人与名旦为柚子取名“文旦柚”,其寓意为“文”举人
与名“旦”共同培育出的佳柚。
之后他们精心培植,不断繁育这一优良品种,并赠送给亲朋好友种植,几年后,在度尾镇宝兴、新厝子、陈库几个自然村等地都出现零星栽培这种柚子。当时,由于这种柚子产量极少,多做珍品馈赠亲朋好友、上司、贵宾,相传也成了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