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厦门已基本阻断社区传播链条

新发病例主要来自集中隔离区和封控区,没有发生疫情向省外溢出的情形

N海都记者陈志坚

昨天下午,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厦门市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庭亮,厦门市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许文恭,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刘宗泓介绍有关情况。9月26日0时至24时,厦门市共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1例来自同安区,从密切接触者中发现;1例来自集美区,从定点居住的闭环管理工作人员中发现。目前,已对相关风险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和管控,两病例社区传播风险极低。截至9月26日24时,厦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0例。病例分布在思明区9例、湖里区8例、集美区1例、海沧区8例、同安区204例。累计报告密切接触者9328人、次密接者16172人。

19名确诊病例,昨日治愈出院

昨天,厦门市共有19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现有治愈出院病例34例,均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经积极治疗,当天有3名重型病例恢复良好(2名是厦门病例,1名是泉州病例),调整为普通型。

厦门市正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的确诊病例中,重型

2例,普通型151例,其余为轻型。从漳州市转诊的3例病例均为普通型,病情稳定;从泉州市转诊的4例病例中,危重型1例(原有严重基础疾病),普通型1例,轻型2例。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已基本阻断社区传

播链条。新发病例主要来自集中隔离区和封控区,没有发生疫情向省外溢出的情形。后续不排除会再出现零星病例,就目前掌握的情况,都在可管控的范围内。厦门市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员,从严落实防控要求。

下一步,厦门市将依法依规、科学细致、系统规范地逐步调整封控管控小区的防控政策:有序对符合条件的封控区解除封控,稳步实施好解除通道管控工作,做好对解除隔离人员的医学观察。同时,采取措施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持社会安定。

所有患者运用中医中药汤饮康复治疗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刘宗泓表示,治愈出院的患者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德尔塔病毒是新冠病毒b1.617.2变异的第二代冠状病毒毒株,存在RNA基因序列测序中E484Q、L452R双基因

突变的特性,病毒载体量大、潜伏期长、毒性强、传播快。另一方面,采取14天的康复观察治疗,可以巩固前期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

目前,该院已将住院2号楼改造为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专门病区,投入使用的普

通病床数量为200张,重症ICU床位为15张,配备了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从9月25日开始收治新冠康复患者,到目前为止,共收治康复患者34名。

此外,所有患者均给予运用中医中药汤饮康复治疗。康复锻炼主要是按传统

医学改编的养生操,既锻炼了身体,又缓解了心理压力。同时,还巩固了部分患者原有基础疾病的治疗。

所有的康复患者经过14天的康复治疗和三次核酸检测(且结果均为阴性),经综合评判符合条件,即可出院。

“绿码”变“黄码”这些渠道可处理

厦门市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许文恭表示,目前,“福建健康码”有“绿码”“黄码”“红码”三种状态。赋码与转码由省级平台统一管理和运行。根据“福建健康码”赋码规则,健康码会被赋为“红码”或“黄码”的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重点区域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会被赋上“红码”或“黄码”,重点区域包括封控区、管控区等,重点人群包括阳性感染者、密接、次密接、境外入、返闽人员等。二是与阳性感染者在时空上有交集的人员。三是曾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

其中,第二、三类人员筛查是通过移动通信基站计算获取机主信息,会存在一定的误判,同时由于这段时间访问量过大,会存在信息传

输延迟的现象。

近日,特别是昨天上午,有不少市民反映,健康码被赋为“黄码”,给个人行动造成一些不便。对此,许文恭表示,已充分了解到这一情况,并会同省有关部门正在加快解决。目前已完成部分误判信息的修正,正在全力加快修正速度。

若市民健康码仍为“黄码”,请按照健康码提示的“黄码”原因进行处理。如需要补采核酸,可到各区为“黄码”人员开辟的专用通道进行核酸检测。如认为健康码“黄码”属于误判的人员,可通过“i厦门”公众号和厦门12345公众号的“‘黄码’诉求提交栏目”提交材料申请调整,也可通过拨打0592-12345市长热线进行咨询处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