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陈江燕陈燕燕马俊杰文/图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今天,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意味着时节已是深秋。这之后,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天气渐转凉。
今年寒露,福建有雨水相伴,受弱冷空气扩散影响,气温也有所下滑,尤其是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今天的《谈天说地》,我们就来聊聊寒露这个节气。
夜凉白天热雷雨打游击
寒露时节,福建的气候特点为夜凉白天热,平均气温在21℃~23.5℃。寒露到来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寒气渐生,昼夜温差不断拉大,因此早晚会感到丝丝寒意。受弱冷空气扩散影响,今天,全省大部地区最高
气温在30℃~35℃,内陆地区最低气温多在19℃~22℃,沿海地区则在24℃~26℃。
老福州人间常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白露身不露,寒露不露脚”,告诉大家寒露过后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以防寒气侵入体内,尤其是脚
部,也要照顾到,可以穿些保暖性能好的鞋袜。
除了降温,雨水也赶在寒露前后开始发力了。预计今天,全省大部地区都有阵雨或雷阵雨,明显的降雨将出现在沿海地区,出门记得带好雨具。
入秋防凉护心肺养生重在保“四通”
入秋后,天气转凉,不少人浑身不通畅。对此,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医生苑述刚说,人体健康离不开“四通”——呼吸通畅、二便通畅、皮肤通畅、气血通畅。寒露过后,养生重在保“四通”。
清肺可保持呼吸通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大笑,还可多做扩胸运动,每日艾灸肺俞穴、合谷穴、侠白穴,
每穴5分钟。
清肠可保二便通畅,平时,大伙可由下向上敲打大肠经,一条手臂敲打10分钟。排便不畅时,可艾灸神阙穴和天枢穴。
养血可保持皮肤通畅,平时可艾灸行间、大敦、三阴交这三大养肝穴,把肝养好了,皮肤自然光滑润泽。
通经可保气血通畅,大
伙应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如跳舞、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每天晒半小时到一小时太阳,也可登高望远。每晚睡前泡脚,并揉搓双耳,还可将双手搓热,顺时针绕脐揉腹36次。
此外,寒露过后,风寒感冒的患者明显增加,苑医生建议,大伙喝点葱白姜片粥,可预防感冒。
小贴士
水喝多一点吃得润一点
寒露过后,愈发干燥,大伙要水喝多一点,吃得润一点,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等。苑医生推荐了一道茶饮、一道热汤,适合全家老小一起养生。
萝卜茶
食材: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食盐少量。
做法: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两次,不拘时限。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开胃,适合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的人群。
莲藕木耳排骨汤
食材:莲藕100克,木耳100克,排骨500克,葱、姜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莲藕洗净切片,木耳泡发切碎,排骨洗净切块并用开水汆烫过;在排骨中加入水、莲藕、木耳,慢火熬炖约20分钟,加入葱丝、姜丝及其他调味料。
功效:润燥护肺,对秋冬季干燥引起的上火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可补虚养身、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