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军事 上一版 下一版  

3750枚美国晒核弹头家底

是三年多来首次公布,比上年同期减少五十五枚

部署在陆基发射井里的美国民兵-III洲际导弹

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

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

N新华央视中国国防报 环球时报 参考消息

美国政府5日公布其核弹头数量:截至2020年9月,美国有3750枚核弹头,比上年同期减少55枚,比2017年同期减少72枚。

这是美国3年多来首次公布该数据,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拒绝遵循公布核弹头数量的惯例,2019年后就中止公布核弹头数量。如今,拜登政府恢复公布这一数据。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美方与俄罗斯就军备控制谈判。

美国此次公布的核弹头数量也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数据

美俄核弹头数量占全球总量的90%

美国国务院5日发布一份名为《美国核武器储备透明度》的简报,公布“新近解密”的美国核弹头数量。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上一次公布核弹头数量是在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当时公布数据:截至2017年9月,美国有3822枚核弹头。在那之后,特朗普政府未再公开核弹头数量。

5日的简报说,“截至2020年9月,美国存有3750枚核弹头”,比1967年的历史最高值31255枚减少大约88%,比1989年的22217枚减少约83%。

简报显示,2018年和2019年,美国分别有3785枚和3805枚核弹头。

据简报注释,美国公布的核弹头储备包括随时可以使用的战略和非战略核武器、能在短时间内部署的核弹头和存放在仓库、处于非操作状态的核弹头,不包括已退役、待拆除的核弹头。

简报说,美国自2017年9月30日以来拆除了711枚核弹头,现有大约2000枚已退役、待拆除的核弹头。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计入退役的核弹头,美国有5550枚核弹头,俄罗斯有6255枚,法国有290枚,英国有225枚,印度有156枚;美俄两国核弹头合计数量占全球总量的90%。

有美国智库指出,目前美国的战略核弹头中,高达67%安装在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上;俄方的详细数据虽然尚未公开,但推断俄罗斯的大多数核弹头都部署在陆基洲际导弹上。

分析

拜登欲重启      焦点

美俄军备控制对话  俄美军备竞赛明争暗斗

法新社评述,拜登政府正着手重启特朗普执政时期陷入僵局的美俄军备控制对话,是在这一动向下恢复公布核弹头数量。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退出美俄《中程导弹条约》,并且未就延长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与俄方达成一致。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美俄2010年签署,旨在限制两国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数量,于2011年2月5日起生效,定于2021年2月5日到期。

拜登政府与俄方今年2月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5年达成一致。双方都有意利用这5年商定一项新的军控条约。

今年6月16日,拜登和普京在瑞士日内瓦的拉格兰奇别墅举行拜登就任后首次美俄峰会,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美俄峰会。会谈中,美俄两国元首同意恢复互派大使,并对两国间限制核武器问题展开对话,以新条约代替目前两国间仅存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上周,俄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双边战略稳定对话。双方代表团分别由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率领,就战略稳定、军控前景和降低冲突风险交换了意见。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研究项目主任克里斯滕森5日说,拜登政府恢复公布核弹头数量是“明智之举”,这将在军控谈判和明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审议大会中对美方“有帮助”。

拜登政府发布的上述简报说:“提升美国核武库透明度对于防止核扩散和裁减军备的努力,包括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出的承诺,具有重要性。”

分析人士指出,在俄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当前俄美核武器处于非对称竞争状态,续约后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约束力有限,两国对新军控条约各有需求、分歧难解。

第一,俄美关系仍处于历史低点。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俄美在人权、网络安全、干预选举以及乌克兰等地区问题上分歧明显,对抗加剧。此外,经济制裁、外交驱逐战等戏码轮番上演,俄美政治互信严重不足。今年6月的“普拜会”阻止了俄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在双方关切的一系列问题上初步划下“红线”,但“红线”的诸多细节仍不明朗。俄美关系未取得突破,在对抗中寻求有限合作仍是未来两国关系的主旋律。

第二,俄美军控体系濒临崩塌。近年来,美国为维持其全球霸权,对待国际条约“合则用,不合则弃”,先后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续约问题也一度反应冷淡。直到今年2月,俄美双方才在“最后关头”确定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5年。该条约旨在限制俄美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和运载工具数量,是目前两国间的唯一军控条约。

第三,俄美军备竞赛明争暗斗。尽管俄美双方均表示愿在战略稳定和军控问题上重回谈判桌,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双方仍在相互“较劲”。今年7月的双方对话开启前不久,俄方再次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S-500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完成新试射等消息引起美方高度紧张。7月26日,俄方宣布研发建造新的适应核战争条件的“末日飞机”,美国防部随即高调公布了一段美产“末日飞机”的空中加油视频作为回应。

专家非对称竞争下的博弈

军控是俄美战略稳定对话的主要议题,而俄美军控谈判聚焦于签署新的军控条约。专家认为,当前俄美对彼此军力的关切远超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的战略核武器范畴,双方战略平衡的主要分歧集中在不受该条约制约的战术核武器和新型战略武器。

近年来,俄罗斯在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上相较美国整体处于劣势,故采取“非对称”战略应对外部安全威胁,即加强战术核武器力量建设,通过研发实战适应性更强的武器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以此应对北约反导系统带来的军事围堵以及北约东扩带来的政治围堵。为遏制俄罗斯,美国研发和部署了低当量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并着力研发海基核巡航导弹。战术核武器同战略核武器相比,爆炸当量降低、杀伤半径有限,在一定条件下似乎是“可以使用的核武器”。但在双方都拥有核武器、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的情况下,核战争没有赢家。俄美战术核弹头仍使用战略核武器的载具,在战时很难做出准确识别,极可能引发核误判甚至核战争。因此,拥核国家使用战术核武器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此外,美国最为忌惮的武器就是俄近年研发的“匕首”“先锋”“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以及“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等新型战略武器。其中,“锆石”导弹为俄首个海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该武器的优势为可摧毁所有类型的水面舰艇和地面目标,且无法被导弹防御系统或防空系统拦截。

实际上,俄美双方均认为新军控条约应涵盖更多类型武器,但在哪些武器应被纳入该条约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各有需求。美方希望限制俄方开发新型武器,达成一项不区分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的军控条约,以避免其威胁美方战略优势。俄方则认为美方尚未完成《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的核裁军义务,且美方的反导系统、太空武器等也应被纳入新军控条约之内。

专家指出,俄美核武器总体呈现非对称竞争状态,且新形势下的俄美军备竞赛已转化为技术革新之争,求质量而非数量,这无疑为新军控条约的制定加大了难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续约虽暂时避免核军备失控,但已不适应俄美战略发展现状,对双方军控约束力相当有限。鉴于该条约只能续约一次,若俄美不能在未来5年内就核裁军的更多细节达成新协议,将严重冲击现有国际核安全体系和全球战略稳定。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