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导读 下一版  

“世遗林记”书盛事梁厝古街添新景

为纪念世遗大会在榕召开,福州梁厝“世遗林”纪念景石上新刻碑文,

世遗林石碑背面的碑刻,取用林则徐书法集字

梁厝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世遗林,两百多棵新栽的树苗茁壮成长

海都记者请文史专家谈该文创作故事

N海都记者罗丹凌包华文/图

燕山脚下,闽江之滨。凭借着自唐宋以来的古迹遗存与厚重的人文积淀,历经改造修复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福州文化新地标之一。

今年7月,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近百位中外嘉宾相聚梁厝,在领略闽都文化深厚底蕴之时,也携手播种绿色种子,留下美好祝福。为纪念这场盛事,福州市委市政府委托福州古厝集团在原先的“世遗林”纪念景石背后新增“世遗林记”,经过雕刻师傅长达一个月的凿刻,该记文于国庆后顺利完工。

昨日,海都记者来到世遗林广场,听文史专家聊“世遗林记”的创作故事,为大家揭开石刻的神秘面纱。

文史专家撰文林则徐书法集字

世遗林广场位于梁厝景区北侧溪流畔。广场上一块长7米、高1.5米,刻有“世遗林”三个大字的纪念景石格外醒目。景石的背面,新增的“世遗林记”引人注目。

据福州古厝集团相关负责人高先生介绍,这篇“世遗林记”总字数为218字,为闽都文化研究会的文史专家林山所撰。林山老师交稿后,工作人员取用林则徐的书法集字,将每个字从《林则徐翰墨》、《林则徐墨宝》这两本书中一一“抠”出,排版后交由工匠雕刻。

“整个‘抠’字工作耗

时一周,我们总共找到了203个字,还有召、球、瞩、厝、吻、洲等15个字没有找到。”高先生说,这些没有找到的字,他们只能选用相近字体,尽量模仿林则徐的行书字迹。

为何要采用林则徐的书法?高先生解释道,林则徐的书法功底深厚,字字豪迈大气、清劲秀博。更重要的是,他是福州极具代表性的名人之一,为福州人的骄傲。

海都记者了解到,雕刻工作完成后,工匠还在字上刷上防水红色涂料。无论风吹日晒,“世遗林记”都将常年“颜值”在线。

抒写福州气质弘扬世遗文化

后世遗时代,为福州保护、传承及利用自然与文化遗产尽一份力,是林山老师撰写这篇记文的主要目的。他说,通过世遗大会,福州给了世界一份惊喜。这样百年一遇的盛事一定要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在文体上,林山老师摒弃了略显拗口的古赋体,选择了更为流畅的记体。细看他的记文,你还能发现其中句句对仗,朗朗上口,这都是为了让更多市民“看得懂”、“读得懂”。

短短的218字,不仅抒

写了福州城的“颜值”与“气质”,更包含了世遗大会的价值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

林山老师表示,福州“派江吻海”、“水在山中、山在城中”,这些都是城市“颜值”的体现,“五洲四海,旧雨新朋”

寓意福州自古便与世界交流往来,为海丝之路的重要节点,这代表着福州的“气质”。其中,“旧雨”典出《全唐文》卷三百六十《杜甫二·秋述》,指老朋友。末段则写世遗大会的价值与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世遗林记全文

辛丑季夏,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全球瞩目,举世同仰。近百位中外嘉宾喜集梁厝,五十五位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共植绿树,以为纪念。

八闽首府,派江吻海,欣逢世遗盛会。五洲四海,旧雨新朋,联袂交流互鉴。涵养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

绿色世遗,弘扬生态文明;太平世界,共擘发展蓝图。福州古厝,尊崇遗产保护;各国同声,呼唤永葆和平。

小小寰球,人类守望相助;茫茫宇宙,生命探索未来。蔚然“世遗林”,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新发展”,齐心促进自然社会相和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