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慢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范仲淹、苏轼、朱熹……他们的武夷是香茗美景美食;郁达夫还曾为它﹃打广告﹄

19世纪拍摄的武夷山老照片

《历代名人与武夷山》介绍了近400位与武夷山相关的名人

武夷精舍门前的朱子雕像

N海都记者刘露吴臻

近日,武夷山入选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成为福建省内唯一的国家公园。那么武夷山究竟有何魅力?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又是如何描写这座山的,留下了哪些名篇名句及名人轶事?本期《慢读》,带大家走进名人眼中的武夷山,一同游览武夷盛景,品味茶香武夷。

幔亭峰上有“神仙”

武夷山山势险峻,奇特秀丽;九曲溪溪水蜿蜒,九曲回肠。山水之间云雾缥缈,人迹罕至,常被古人认为是神仙居所。在大王峰一侧的幔亭峰,传说就是地仙武夷君招待众仙,摆设酒宴的地方。

在陆羽的《武夷山记》一文中写道:“武夷君,地仙也。相传每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桥通山下……”这也成为武夷山神话故事“幔亭招宴”最早的描述。主张抗金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曾多次到访武夷山,并与朱熹成为挚友。辛弃疾对幔亭峰尤为赞叹,并将其与蓬莱仙境相提并论。在辛弃疾所题的《幔亭峰》中写道:“蓬莱枉觅瑶池路,不知人间有幔亭。”清代文人陆廷灿曾描述唐代“茶圣”陆羽流连于武夷山中,与武夷君(喻指当地得道的高人)在清涛松下、含露梅边烹煮溪月、岭云(均指武夷岩茶);最后诗人告诉人们:最好的茶叶来自仙岩,每当初春时节,春雷、春风、春雨催壮了仙岩的茶芽,制作出来的成品茶被区分成不同等次的雀舌和龙团进贡给朝廷。

而宋朝学者祝穆又进一步将陆羽所写的“幔亭招宴”进行了补充:“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辈置酒会乡人于封顶。召男女二千余人,虹桥跨空,鱼贯而上。设彩屋幔亭数百间,饰以明珠宝玉。”文中详细描写了武夷山幔亭峰上神仙酒宴的场景。此后,在不少文人的笔墨中,都用幔亭指代武夷山,或者指山顶的这场神仙酒宴。

茶香里的武夷山

在武夷山,除了这里的奇山秀水吸引着世人前来探访,还有一样东西,同样历史悠久,且愈久弥香,如今也成为武夷山的一个金字招牌,那就是茶。据史料记载,到了唐朝时,茶叶在武夷山被大量种植;到宋朝,武夷山的茶已经全国闻名,甚至成为贡品。

大文豪苏轼虽没到过武夷山,却曾以拟人手法称赞武夷茶叶的高贵品格,将其命名为“叶嘉”,并为之写下传记《叶嘉传》。同样是北宋时期,在苏轼之前,大文豪范仲淹也曾写下《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生动再现了武夷山民间斗茶的情形,为今人了解北宋时的斗茶习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首《斗茶歌》开头写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明朝戏曲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在归隐故里后,多次与友人同游武夷山,还曾写下“便作王侯何所慕,吾家真有建安茶”。如今,当人们再游览武夷山时,一边欣赏着如画美景,一边啜饮一盏武夷香茗,是否也会如古人一般感慨“胜若登仙”“乘风飞”?

武夷山上有美食

在武夷山的历史名人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朱熹,除了给当地文化带来深远影响,在饮食方面的影响也已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之中。

相传朱熹爱好美食,还常常自己动手制作。他所做的一道由猪肉做成的“什锦”,受到文人墨客交口称赞,在当地也有流传。因为朱熹谥号“文”,因此又叫“文公菜”。

此外,当地还流行着一种饼,叫朱子孝母饼。孝母饼原型为武夷山民间的汤饼,是受当地人喜爱的一道点心。朱熹的父亲曾有诗云:“生朝乐事记当年,汤饼何须半臂钱。吾算自知尊有酒,汝翁莫叹坐无毡。”朱熹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相传他母亲非常喜欢他亲手做的汤饼。朱熹每次出门远行前,都要亲手制作一些汤饼奉母,以慰母亲思儿之情。乡人感其孝心,相互效仿,以饼奉母,教化子孙,乡人遂称此饼为“朱子孝母饼”。

除了与朱熹相关的一些传统美食,今人爱吃的火锅,在武夷山也早有记载,可以追溯至宋朝。南宋晚期的泉州晋江人林洪,著有《山家清供》,书中著录了大量宋代福建著名的菜谱。书中曾谈到他游武夷山时,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随意沾食。”林洪将其取名为“拨霞供”,食之好像拨弄云霞般,红火诱人。

一叶扁舟武夷游

公元1616年,当大明王朝被闹得乌烟瘴气之时,徐霞客正顶着料峭的寒风,在游览黄山后,开始了武夷之游。这一年,他30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3天时间,竟将武夷几座著名山峰都踏入足下。

冬日的早晨,天亮得有点晚,阵阵寒意渗透着布衣。徐霞客来到九曲溪边,决定乘一叶扁舟,逆流而进,探胜历奇。武夷山最具特色的旅游方式是乘竹筏漂流九曲溪。九曲溪水之美,两岸峰峦之美,山水兼容称之丹山碧水,奇美。

徐公第一天乘船从崇安县城崇阳溪下水,驶入九曲溪,逆流而上,到六曲泊舟上岸,觅云窝、探茶洞、登天游峰。第二、三天又下水,逆流、顺流,双向鼓棹九曲溪,赞叹“两岸苍翠纷飞”“山光水曲交加入览”“翻恨舟行之速”。

徐霞客乘舟于六曲的曹家石登岸,在云雾中摸索着前进。当徐霞客攀登上天游峰时,已是黄昏,他站立峰巅,映入眼帘的是青色峰峦悬浮云端,半圆形的夕阳把金光洒在云间,他写下“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次日,徐霞客从仙掌峰西行。在永安桃源洞,他看到的是:在峭壁间,天空像一道窄窄的细线,把山巅劈成两半,远远地通向山北。只有侧身才能沿着石级艰难地从中穿过。他不由得发出“予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的感叹。

第三日,徐霞客经三姑石,再登换骨岩、幔亭峰,又越岭三重,行抵水帘洞。入夜,徐霞客在崇安的客栈里辗转难眠。他起身披衣,拨亮油灯,挥笔写下近3000字的《游武夷山日记》。

郁达夫的“武夷广告”

到了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也为武夷山打了一次著名的“广告”:“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重。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我自浙东来闽海,君从燕北上苏堤。他年归隐西湖去,应对春风忆建溪。”

1936年,郁达夫应邀来到福建,应该是顺带游了武夷,九曲溪是武夷山著名风景点,建溪是闽江上游三源头之一,上游有崇阳溪、南浦溪、松溪三大支流,其中崇阳溪与南浦溪在建瓯长源汇合后称为建溪。郁达夫认为西湖始终还是太小家碧玉了,武夷的大气胜过了杭州西湖。郁达夫偏爱绿茶,尤其是龙井,所以对武夷岩茶并没有太多描写,应该也喝得少,他说武夷山茶,用来醒酒醒脑最好,这应该属于私人经验罢了。

《九曲棹歌》

宋·朱熹

一首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二首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三首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四首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五首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六首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七首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八首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九首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十首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