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曾炳光文/图
有事找“老赖”,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情。这位“老赖”是何许人,“能量”如此之大?其实,他只是靠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热情赢得市民的口碑,他便是赖水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漳州市司法局原副调研员、漳州市多元调处中心原主任、漳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原主任。退休后,他退而不休,又担任起赖水顺劳模调解工作室的主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年365天,赖水顺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矛盾纠纷。如何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调解泯恩仇”,被称为百姓的“和事佬”的赖水顺,用一个个生动的实践,给出了铿锵有力的答案。
“作为调解人员,必须多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才能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14年来,赖水顺受理调处拟诉讼民商事纠纷案件4269件,涉及金额逾10.891亿元;办结4213件,办结率达98.68%。
“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说起赖水顺,漳州很多人认识他。
2007年8月,赖水顺到漳州市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多元调处中心任职后,在无先例可遵循、无个案可借鉴的情况下,带领调处中心的5名同志,创造性地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评理四者结合起来,把大量拟起诉到法院的民商事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这是他退休前的生活常态,退休了,这样的忙碌依旧。
2017年,赖水顺退休,漳州多家企业要高薪聘请他当顾问,都被婉言谢绝。芗城区领导得知赖水顺退休,邀请他发挥余热时,没有报酬的差事他愉快地答应了。2018年1月,芗城区政府成立了芗城区调解委员会,设立赖水顺劳模调解工作室,赖水顺是工作室的主任。
赖水顺说,作为调解人员,必须多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才能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14年来,他受理调处拟诉讼民商事纠纷案件4269件,涉及金额逾10.891亿元;办结4213件,办结率达98.68%。其中调处疑难、复杂、重大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共722起,调解成功715起,调解成功率达99%,有效节省行政资源、审判资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调解模式,平息了社会纷争。有些受他帮助的人深受感动,还主动到工作室做义工。
持续8年的纠纷,他8天解决了
为了儿子挨的一拳,老颜纠结了8年。
老颜的儿子在课堂上被同学一拳打中眼睛,视力从1.5降到了0.2。法医鉴定结果出来是轻微伤,老颜不服,开始申诉,并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8年来老颜一直纠结于
轻伤的鉴定结果。2017年,赖水顺接手了这个案子,他和老颜的谈话从下午5点进行到次日凌晨1点半。他打破常规,避开这个问题,与老颜聊如何对小孩的伤害赔偿、如何尽快让孩子走出阴影。之后,赖水顺又马不
停蹄地与学校、学生家长、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终父子俩接受调解方案。
“我花了8年时间申诉、反映问题,成了‘老赖’,而老赖你用了8天时间就帮我摆平了。我打心眼里敬重你!”老颜握住赖水顺的手说。
一场医患纠纷,他3句话化解
医患纠纷多涉及伤病死亡,调解难度大,不少人不敢、不愿去碰这个“雷区”。但赖水顺就敢,他在福建省首创“漳州模式”,经赖水顺调解的疑难纠纷案,已成为漳州医务人员解决医患矛盾必学的功课,成为党校给公务员讲授行政职能的素材。
赖水顺曾用三句话化解了另一场医患纠纷。
2017年,一名小女孩被送进医院抢救,结果入院7分钟后身亡。女孩去世后12天,死者家属仍拒绝搬离遗体,双方剑拔弩张。
赖水顺迅速摸清情况后到了现场,他问了三句话就使事情发生了戏剧化的转变。第一句话问死者家属:“你们凭良心说小孩送来时是不
是急病?”家属惊愕之下,回答说“是”。接着赖水顺严肃地说:“既然病情又急又重,神仙也没办法。你们这样闹是不是太过分了?无理取闹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二句话赖水顺质问医院:“急诊室有没有‘先交费后抢救’的告示牌?”医务人员相视无语,吃惊地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告示牌。”赖水顺说:“是的,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没有,既然没有,你叫人家先交钱就耽误了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你把人家的生命耽误了。”接着他问第三句话:“参与急诊抢救的医务人员是跑步的还是走着的?”在场的人更愕然了。赖水顺说:“我当过兵,你们也看过电影,战场上战士受了伤,
卫生员、担架队员哪个不是跑着冲着的?患者亲属一到医院都是大喊大叫,求医生快点救人。你们却慢吞吞地走,有没有时间观念?有没有敬畏生命?”看上去赖水顺是打了医院规章制度的擦边球,似乎是强词夺理,但这三句话直击医患双方要害,句句到位。
经过赖水顺一番调解,双方都接受了他的意见,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滞留多日的遗体立即运走火化,一起医患纠纷就这样被平息了。
“让人间少一点怨恨,多一分温暖;让世界少一桩纷扰,多一刻温情”,这是赖水顺的座右铭,也是他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