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陈燕燕)有的人上了年纪,总腰酸背痛,背越来越驼,身高越来越矮;有的人打喷嚏、睡觉翻身、提重物等,稍微用点力就会骨折……其实,这可能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日,记者从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获悉,“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力计划)——中国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管理项目”(以下简称“骨力计划”)将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进行试点。
“骨力计划”由国家
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等单位指导。而福州市第二医院是福建省首家且目前唯一开设骨内科的医院,此次“骨力计划”落地该院,将由肖莉莉主任带领的骨内科(治疗组包括林煜医生、林丽琼医生)负责骨质疏松患者的规范诊疗和长期管理工作,首期每年将为300名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为期三年的健康管理,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系统
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体系,通过规范诊治与管理,降低骨松患者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
肖主任介绍,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在中国,50岁以上女性中,每3人就有1个患有骨质疏松,65岁以上女性患病比例超过半数。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人病,没得治”“骨质疏松没啥,多喝牛奶、多晒太阳补钙就行”。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危害是导致老年脆性骨折,将严重影响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经济支出。但是,市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检测率、诊治率过低,远不如人们对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等老年慢病的关注度。目前,骨质疏松症存在巨大的诊疗缺口,亟须建立规范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管理体系。
基于骨质疏松疾病的特点,肖主任带领的骨内科将从两方面推进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长期管理:一方面,扩大疾病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早筛查早预防,预防尚未骨折的骨质
疏松症患者的初次骨折。另一方面,将骨折后的骨松患者纳入“骨力计划”健康管理系统,结合数字化手段,对患者进行规范诊治,给每位患者贴心准备个人的“骨松治疗包”,定期跟踪随访,监测患者的骨骼情况,通过长期管理,降低患者再发骨折率。
自成立以来,福州市第二医院骨内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使骨科领域中不能和不适于手术的骨代谢疾病、骨与关节疾病、肢体创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等病症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整
合多学科多专业资源,做到骨内外一体,医护患一体,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连续性的综合骨科诊疗服务。
此次,福州市第二医院加入“骨力计划”,未来将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积极执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利用三甲医院在骨质疏松等慢病防治方面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主动出击,建立骨科手术和骨内科保守治疗合作的全新慢病防控体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