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气象·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累累红果香飘土楼

今年永定红柿大丰收,当地以柿为媒,带动就业和旅游

土楼前壮观的柿饼晒场

村民正在翻晒柿饼

海都讯(记者 包华通讯员王福平黄秋萍文/图)金秋时节,永定土楼的房前屋后,金灿灿的水稻、红彤彤的柿子相映成趣,画面格外喜庆。今年,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的柿子迎来了大丰收,种植总面积达3000多亩。当地以柿为媒,通过开展柿子采摘、柿王评选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并推动农户深加工柿饼,让柿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上周天气晴好,福州市民王福平驱车4个多小时,前往永定采风。在湖坑镇新南村的衍香楼前,一排排红艳艳的柿子吸引了他的

目光。第二天一大早,王福平跟着李彩清及其家人一大早来到果园,柿农们忙着采摘、打包、装箱,一家来自广东的客商货车停在一旁等待装运。

李彩清说,她家一共种植了十几亩永定红柿,每天可采摘750公斤左右,因为今年气候好,管理得当,今年的柿子品质和产量都非常好,已全部被订购,收购价格也很不错。

“每天可收购两三万斤的柿子,目前已经收了30万斤。”湖坑镇楼下村柿子收购点负责人李雄昌介绍,最近收购的晚柿主要用于加工柿饼,5斤柿子加

工1斤柿饼,每斤柿饼售价大约为18元。

在永定区湖坑镇奥杳村柿饼加工厂,柿农把收购的柿子加工成柿饼。工厂负责人黄尚举介绍,柿饼从10月份一直做到12月底,大概需要柿子28万斤,制成柿饼差不多有5万多斤。今年已经生产出1万多斤柿饼,主要销往广东、厦门、漳州等地。

据了解,除了推动农户深加工柿饼,让柿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永定区还通过举办柿子采摘、加工、柿王评选等主题活动,带动当地旅游和村民就业。

□相关资料

永定红柿

原为野生植物,客家话称它为“猴椑子”,也叫“山猴椑”,果实细小,经过数十代柿农历时500多年逐步驯化栽培选育,经嫁接培育才成为产量高、品质优的水果。

1994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红柿”。2014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