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从餐馆里成长起来的奋斗故事

蔡苏妹(左三)、杨雪琴(左四)、罗春花(左五)、魏桂美(左六)

这一张有些年代感的照片(如右图),拍摄于2003年的一家餐馆中。照片上几个平凡的农家小姑娘如今大都已成长为酒店行业里独当一面的“高管”。

那些怀揣梦想、吃苦敢拼的年轻人如今都收获了满满的幸福。福建省内的市民在置办酒宴、宴请宾朋的场合,或许都曾与她们的身影有过交集……

这张“老照片”正是与她们有关的一组奋斗故

事的开端——

“业余时间”成就农村女孩高管梦

蔡苏妹来自尤溪桂峰村,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父母希望她早早嫁人。但蔡苏妹内心却有一股倔劲,“我想仗剑走天涯,去追求心中梦想”。

1999年,她来到三明,在一家餐馆里打工,她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也是伯乐——这家餐馆的经营者朱先生。在餐馆里,苏妹的岗位是办公室文员。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来说有不小的压力,而朱先生不像是老板,更像是长辈、师傅,做错事没有责怪,更多的是包容、引导、鼓励。蔡苏妹回想起

来,当年朱先生就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但他没有选择享受生活,仍把时间精力都用在公司运营上,业余时间用来带团队到处学习。“他常说,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心思在哪里,哪里就有结果。朱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看在眼里,自然就照着学,不敢有一丝懈怠,没有浪费了时光。”

苏妹的努力没有白费,18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餐馆小妹已成为福州一家酒店的总经理,做事果敢、自信满满。

从“小运气”里找到职场的“大幸运”

1999年杨雪琴也遇上了她的“小运气”:初中毕业,从农村到城里,顺利找到了餐馆服务员的工作。杨雪琴的勤恳务实,让她很快成长,第二年当上前台,第四年成了领班。

杨雪琴说:“别人在吃饭,我们在忙,每当看到朋友聚会、逛街,我只能守在岗位上,我也曾羡慕不已,但对于一没学历、二没好家境的农村女孩来说,能有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应该知足,而且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成长的空间。”

雪琴的努力得到了回

报:2000年,她被评为优秀员工,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之后她还得到了第一次到省城学习培训的机会,第一次出国旅游的福利……“如果说在其他企业是给公司打工,那么在这里我是为自己打工。”杨雪琴在这里获得了巨大的存在感。“这里就是我的二个家!”

2013年是雪琴加入团队的第14个年头,她进入管理层,成为公司新开业酒店的总经理。此时也有不少企业向她抛出橄榄枝,但雪琴没动过离开的念头:“因为我是在这里得到了‘大幸运’。”

面对“客人逃单”也是一种试炼

1999那一年,来到这家餐馆的还有清流小乡村走出来的小姑娘魏桂美,“懵懵懂懂地走进了这里”。

桂美从普通服务员做起,当时一个人要服务两三桌,扛桌面、搬椅子、摆台、开餐……客人走后,服务员还要收桌、撤桌面、洗碗……

“当时我们一群年轻妹子真的很拼,累并快乐着。”让桂美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客人“跑单”:那时没有工作经验,一时疏忽,客人用完餐没买单就走人了。“当时我就想不干了,但我依旧坚持下来

了。工作40天后,发工资那天扣完‘跑单’款,我拿到手的是45元。”

这次经历让桂美懂得,工作中不仅要勤勤恳恳,更要细心。而她的“坚持”也让她有了一点一点的小收获:服务员做了近一年半后,桂美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升任主管。

如今桂美已是酒店副总经理,对于学历不高的魏桂美,这段难忘的经历,让她学会了做人与做事,做事与坚持。“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实现梦想。”

怀着“所有经历都是财富”的想法前进

与蔡苏妹、杨雪琴、魏桂美有同样经历的还有罗春花。“从我懂事开始,我的梦想就是要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看看,过大城市的繁华生活。”2002年,罗春花也来到这家餐馆。她很朴实的“城市梦”也就此开启。

18年里,罗春花从最基层的服务员到吧台酒水员,从收银员到仓管验收员,从餐厅主管到餐厅副经理,一直到现在的餐厅经理,这一路上有汗水,也有欢乐。春花说:“所有的经历都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后记

像蔡苏妹、杨雪琴、魏桂美、罗春花这样从乡村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学历不高,大多是中专技校毕业,但他们不甘庸常,努力向上飞翔,用自己的刻苦与匠心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实现了富裕与梦想。

18年前,那四位“小姑娘”拍摄这张照片的餐馆是位于三明满园春内的“梅园餐馆”,当初照片中的6人,现在有4人依然在梅园企业工作,并且都已成长为梅园企业的“栋梁”。像她们这样在梅园工作10年以上的管理人员就有100多位,工作5年以上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梅园,用人原则从来不以学历而论,许多从中专、技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有专业素养,能吃苦耐劳还能坚守初心。梅园

发展之初,就建立了公司合伙人机制,满足一定条件的员工,就可以参与入股酒店项目,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目前,梅园的管理团队中70%都是股东,每年除了工资收入以外,股份分红成了大家一笔不菲的收入。正是这样依托完善的企业文化机制,一步步扎实地与公司共同成长,他们成功地从“打工人”转型为“合伙人”。

梅园还与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三明职教园联合办学,打造“梅园商学院”,培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此外,梅园还长期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员工子女设立奖学金、帮助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就学等问题。

正如公司的宣传口号“梅园之恋一生不变”所表达的,员工的工作有了

保障,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自然愿意安心工作,与公司同舟共济。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梅园的员工家庭大都有2~3个子女,其中一位保洁大姐笑着说:“我们这是积极响应国家鼓励的二孩三孩的好政策啊!”确实,我们不难感受到大姐洋溢的幸福感,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不就是普通家庭最大的美好追求吗!

如今梅园酒店已发展为福建本土区域受欢迎酒店品牌,在全省有着10多家门店。“梅园”就是靠着这样一批批努力的年轻人,成长、壮大,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许多贫家子弟的梦想。“梅园”想对那些逆境中的年轻人说:只要坚守初心、不断努力,就能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