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郑旭/文部门供图
和印象中监狱管理的紧张、严肃不同,接到汤柳芳打来的电话,传来的是一股温柔、让人安心的声音。她是福建省女子监狱五监区监区长,从警至今已28年了。提及汤柳芳,同事们都会下意识地回答:“你说的是汤大吧。”这是单位同事对她的称呼,有时候大家也会叫她一声“汤姐”。不少和她共事过的同事都说:“和汤大在一起工作,感觉很安心。”
去年武汉疫情最严重时,汤柳芳临危受命,带领一支30人的队伍驰援武汉。在武汉的30天里,她进方舱、转移物资、管理罪犯,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同事对汤柳芳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她处理突发事件时的镇定和有条不紊。
领头羊:保证民警一个也不能少
2020年2月,警报全面拉响,全湖北乃至全国都陷入了一种紧张、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当中。
出发前,汤柳芳也是这样一种心态。来不及多想,汤柳芳带领着29名福建监狱援鄂工作队队员出发了。“我在武汉时甚至没怎么和家里
人通电话,一是怕家里人担心,二是真的忙不过来。”
对于武汉最初的记忆,汤柳芳习惯用“压抑”“恐慌”来形容。刚到武汉时,语言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湖北那边日常交流比较喜欢用方言,我们在沟通上有障碍。”由于每日都要和罪犯进
行谈心谈话,汤柳芳和她的团队教罪犯普通话,经过一个月的磨合,罪犯们不仅普通话说得好,“福建话”听得也很顺。
汤柳芳告诉记者,对于监狱民警来说,自身防疫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不是忙着看罪犯,就是忙着搬东西。”随着
疫情形势的变化,罪犯的关押点需要不时进行转移,由于人手短缺,许多搬运物资的重活要由女民警自己完成。一个月的时间说快也快,在去年3月,汤柳芳完成任务后顺利地将团队带回,兑现了她出征时立下的诺言:保证民警一个也不能少。
应急能手:选离罪犯最近的房间,冷静处置突发
从方舱医院到活动板房,特别是转移到活动板房时,每个罪犯单独关押,“那时候武汉还多雷雨,压抑的天气对于罪犯的心理影响非常大”。疫情、天气、未来、罪犯的焦躁,考验着汤柳芳和她带领的监狱民警们。
每天,民警们都要进行好几次巡查,和罪犯隔着玻璃窗交流,观察他们当天的状态。“你的病会好的。”“放
心,我们了解过了,你们的家人很好。”在疫情未知的情况下,罪犯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家人,民警们往往会帮忙询问家里的情况,让他们能够安心。
陈书平是和汤柳芳一起支援武汉的民警,讲起汤柳芳的援鄂故事,陈书平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冷静。“有她在感觉就稳了。”有一次一个罪犯突发疾病,陈书平和同事急忙呼
叫汤柳芳。汤柳芳飞速赶到,当时大概是早上6点,很多人还没有起床。“在那么着急的情况下,汤大这么快就穿上防护服到达现场。”陈书平说,当时罪犯无法抬上救护车,汤柳芳立马决定,将床板抽出,用床单移上去,救护车的门顺利关上了。这一切同事们都看在眼里,也更加佩服“汤大”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的沉着冷静。陈书平告诉记者,在武汉
选择房间时,汤柳芳特地选在离罪犯最近的一间房,以便遇到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够随时到场处理。“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对于“汤大”的故事,同事们言语中都充满着敬意。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福建监狱援鄂工作队被司法部荣记“集体一等功”,汤柳芳被司法部记个人二等功,被授予“省直机关最美逆行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知心大姐:耐心沟通走进罪犯心里
当然,这份安心不仅是对同事,也在汤柳芳日常监狱管理中得到体现。女子监狱在进行罪犯改造过程中,会安排她们进行针织、裁剪等等。作为监区长,汤柳芳也时常亲自教授她们一些“针线活”的劳动技巧。不仅如此,她也经常和一些“高学历”的罪犯聊天,这些人可能会和她聊天文、地理、哲学,有些深奥的一般人根本不会了解。而这些,汤柳芳往往都有涉猎。在不少人看来,她可以说是监狱里的一位“多面手”。“你需要和她们聊起来,和她们建立联系,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汤柳芳说。
谈话,是监狱民警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在日常工作中,汤柳芳善于抓住罪犯的心,帮助她们尽量走出来。她依稀记得,两年前有一名24岁左右的罪犯因为电信诈骗被判了两年多,到监狱时已有些抑郁,目光呆滞,容易走神,不仅如此,还不吃饭、不睡觉,不管怎么耐心
沟通都没有明显好转。后来汤柳芳和监狱民警了解到,这名罪犯小时候曾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被母亲送养,从心里一直记恨着母亲。并且她之前被电信诈骗过一次,然后她又去骗别人。找到症结后,汤柳芳便和监狱民警开始做她母亲的工作,想为母女搭起“亲情的桥梁”。接到妈妈电话的那一刻,她哭了。那时,汤柳芳看着很感慨。
她告诉记者,在和每个罪犯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她们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就像读一本书,通过和她们的交流,可以了解到很多的人生故事。针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改造手段,这是汤柳芳多年从警工作的心得和收获。
汤柳芳更愿意将功劳归功于团体,她认为自己在工作上的收获和成绩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很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不管是去武汉还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