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跑步时突然瘫倒12岁女孩竟中风

今天是“世界卒中日”;医生提醒,脑卒中青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可防可控,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万馨璟

“12岁?这么年轻?”接到泉州市脑卒中急救网的转诊信息时,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洪全龙有些惊讶。

就在不久前,泉州12岁的女孩玲玲(化名)上体育课跑步时突发脑卒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营救就此拉开。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医生提醒,脑卒中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脑卒中可防可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防治脑卒中。

突然头晕摔倒大脑大面积梗塞

昨日,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病房,玲玲已经能够站起来了,她的左脚能站也能踢,而左手的恢复还需要一些时间。

就在10天前,玲玲突发脑卒中,经历了人生中极为凶险的一刻。

当天上午上体育课,玲玲跑步时突然感觉头晕,左侧身体瞬间没了力气,整个人摔倒在地。同时,孩子的口角明显歪斜。学校迅速

把孩子送往当地医院,经CT检查,玲玲右侧大脑出现大面积梗塞,考虑为脑卒中。紧接着,孩子被转诊至泉州市第一医院。

“送来时,孩子的左侧肢体瘫痪,无法动弹。做血管评估,其右侧颈内动脉末端有血栓影,需立即取栓。”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洪全龙介绍。

当天下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营救就此拉

开。手术历经一个多小时,取栓成功。当晚,孩子转醒,左脚能抬起来了。

“这是我们医院接诊的做取栓手术年龄最小的患儿。”洪医生介绍,12岁发生脑卒中比较少见,考虑遗传因素。检查发现,玲玲体内的蛋白S明显降低,容易引起人体血液高凝状态,易引起血栓。目前,孩子在做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及近亲筛查,以便找出病因,用药预防。

中风非中老年人“专利”青年发病率上升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脑卒中的主要人群还

是中老年人,但绝非中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洪医生介绍,在他接诊的患者里,二三十岁的脑卒中患者已不再少见。而压力过大、不及时控制高血压、过度吸烟喝酒、总是熬夜,以及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均是卒中危险因素,也会让年轻人患

上脑卒中。

好在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洪医生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防治脑卒中。“此外,最近气温变化较大,脑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多,提醒大家注意季节变化,注意保暖,预防脑血管疾病。”

“中风120”三步识别中风

如果卒中症状能够被早期识别,患者在发病4.5小时之内被及时送达有救治卒中患者能力的(综合)卒中中心医院,得到规范的血管开通治疗,多数可以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可根据“中风120”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小伤口半年未愈合泉州一阿姨险截肢

原来她患了糖尿病足,医生通过骨搬移术保住了她的脚

海都讯(记者黄晓蓉通讯员唐小燕)半年前,泉州张阿姨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割伤了左脚。她在当地乡镇医院开了一些药物治疗,伤口却一直无法愈合。近日,张阿姨左脚的伤口不但没有好转,甚至伤口部位出现了溃烂,疼痛越发严重。焦急的张阿姨又辗转几家医院,均被告知需要截肢治疗。不愿意被截肢的张阿姨,决定到泉州第九一〇医院作最后一次尝试。

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医生发现,张阿姨已有10余年的糖尿病史,因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血管病变,导致她的下肢供血严重不足。在泉州第九一〇医院骨科赵枫主任的指导下,由综合病区负责人艾建国和周晓文医生对张阿

姨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在征得张阿姨的同意后,决定为其实施左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

手术截取张阿姨的一段胫骨,通过骨头搬移愈合的方式,重建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下肢组织再生,使得坏死的下肢重新焕发生机。周医生用了1.5个小时,成功为张阿姨实施了左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经过几天的精心治疗,张阿姨的伤口有了少许肉芽组织生长,左脚也慢慢恢复血色。

周医生表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非常难以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任由糖尿病足持续恶化,可能会因为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