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战国墓葬中出土
的“宜家玻璃杯”,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游标卡尺”,明代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啤酒瓶盖”,还有西周时期的“路由器”,三星堆中在一起的“奥特曼”和“诸葛亮”……这些文物似乎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让人看了既亲切又好奇。如今,它们是国内各地博物馆中的网红展品,甚至是镇馆之宝,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打卡。 (一醉)
战国“宜家玻璃杯”
杭州博物馆的展厅正中摆放着一件淡琥珀色的透明杯子,充满现代元素,仿佛倒进一份调好的鸡尾酒,就能立刻畅饮起来。实际上,这个被网友称为“宜家玻璃杯”的杯子,是杭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
“这个水晶杯虽然今天看起来不算光彩夺目,但在2000多年前,它是非常难得的珍品。”杭州博物馆馆长金霄航说,它用一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是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录。
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1号墓中发掘出这件水晶杯。它呈上宽下窄的造型,材质晶莹,保存完好。古代开采技术有限,要找到这样一块优质水晶十分不易。水晶材质硬而脆,古人用何种方式把杯芯掏空而保证杯体不碎裂,今天的研究还未能解开这个谜题。水晶杯内外抛光非常光洁,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早在战国时期,杭州地区手工业已十分发达,为后世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金霄航说。
东汉“游标卡尺”
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铜卡尺,从构造到功能,酷似现代的游标卡尺。这把卡尺是1992年5月在距离扬州市西北8公里外邗(han)江县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
晚清学者吴大澄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都提到,王莽时代已经发明了青铜卡尺,而且这两本书中,还有五件卡尺的拓本。
现代意义上的游标卡尺,被认为是法国数学家皮尔·维尼尔发明的。他于1631年发表的数学论文《新四分圆的结构、利用及特性》中,描述了游标卡尺的结构和原理。大约过了四五十年后,清朝康熙年间,游标卡尺随着其他西洋技术被带入清朝的宫廷,故宫中藏有清宫造办处仿制的游标卡尺。
西周“路由器”
在安徽博物院有一件西周时代的云纹五柱形器,这个器物酷似如今的路由器。
1959年,安徽省皖南屯溪市西郊的一个飞机场修建工地,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陶瓷器以及少量的玉石件和漆皮残迹等,共计102件,经判定是两座西周晚期墓葬。
这件有五根柱子的青铜器是当时的出土文物之一,完全异于之前的器物,全国独一无二,史书上从未见过著录,器物本身又无铭文,经考古学大家郭沫若端详鉴定,也无结果。有人认为云纹五柱形器是乐器,有人认为这是结绳座。而近来有研究者发现,《甲骨文字典》《金文字典》《康熙字典》等中的“子”的字形与五柱器非常相近,因此又有人猜测这是祈子器。
明代“啤酒瓶盖”
在上海博物馆的展柜有一对“啤酒瓶盖”吸引了不少游客与网友的关注。
2007年嘉定江桥镇李新斋家族墓出土了一对银香盒,因为年久氧化,呈现黑黢黢的颜色。该墓为明代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叫李汝节,是明代万历年间人,为登州同知,官职五品以上。发掘时,墓穴保存完好,棺柩中发现了大量的宣纸以及发簪、铜镜、金银饰品等随葬物品,包括这个“啤酒瓶盖”形状的银香盒。
银香盒的上盖直径只有2.8厘米,下底直径2.5厘米,高度1.2厘米,上盖略大于下盒,小巧玲珑,盖面上刻一“香”字;加之墓穴发掘时,里面还有一些木质香料,说明它在几百年前是妇女随身填装香料的妆具。
19世纪末,英国发明家威廉佩特发明了有24个锯齿的盖子,但后面有人发现原来21个锯齿才是刚好合适,随后这种盖子被广泛用于啤酒瓶盖,而这件银香盒是19个锯齿。
啤酒瓶盖那标志性的锯齿设计,为何会出现在明代墓葬中?专家介绍,之所以做成带齿状,或许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以免随身携带时盖子抖落。
三星堆“方向盘”
“这个我认得,方向盘!”这是大部分人在三星堆博物馆见到青铜太阳轮形器的第一反应,还有人脑洞大开,认为是“外星人杰作”。
1986年,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形器一共有6件,最大的一件直径85厘米。它们通过分铸法铸造,中心是像轮毂一样的大圆包,四周则等分5道芒刺,最外面则有一个圆将5道光芒连在一起。
它是什么?盾牌装饰、车轮残件、外星人方向盘……从它们出土之日起,它的用途便引来公众和专家源源不断的猜测。
经过考古学者们对三星堆持续不断的研究,如今主流的观点认为: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就是古蜀人太阳崇拜的实物化。
“奥特曼”和“西餐刀”在一起
实际上,三星堆中发现的“穿越”文物可不止“方向盘”。
今年5月,考古人员在三星堆3号坑发现了几件青铜站立人像。这些青铜小人面容夸张。乍一看,整体造型特别接近于电视上的“奥特曼”形象。他们都戴着尖帽子,眼睛突出。唯一的区别,是电视上的奥特曼穿着紧身裤,而三星堆的青铜小人穿的是长袍。此外,奥特曼拥有各种造型,三星堆的青铜小人则双手虚握,应该是在某种仪式上的动作。
同样在3号坑,另一件青铜人头像则神似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造型。这个青铜人的头发往后卷曲梳成瓦片的夸张形态,就像诸葛亮所戴冠帽。
在6、7号坑,同样有让人大开眼界的新发现。6号坑之前发现的神秘木匣子终于清理结束,其中发现了一把玉刀,其形制和大小,与如今常见的西餐刀十分相似。这把刀的刀背处刻了类似鱼背鳍状的装饰,刀刃却十分锋利。
(本版文图综合川观新闻、新华网、扬子晚报、杭博、陕博、扬博、安博、上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