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水清景美生态好福建河湖美如画

福建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是全国唯一一个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的省份

西湖作为福州“城市会客厅”美在精致而大气

N海都记者陈晋马俊杰文/图

开栏语: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闽考察、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对福建工作作

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五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高质量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之际,本报推出“喜迎党代会谱写新篇章”栏目,全面介绍福建生态环境、数字建设、交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方面的成就,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不断书写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新篇章。

多山、多水、多绿的美丽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水系发达,纵横密布的水网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40条,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79条。“十三五”期间,福建圆满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阶段性目标,其中,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9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5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的省份。

实现从“治水”到“智水”

福州城区河网密布,水巷蜿蜒,共有内河107条、支流49条,总长244公里,是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经过综合整治,“垂柳人家夹岸幽”的水城美景重现榕城。

小郑是一名长跑爱好者,不论工作多忙,每天晚上,都会抽出1个小时,绕着西湖跑上几圈。“西湖夜色很令人陶醉,绿柳婆娑,湖水清清,每做一次深呼

吸,都让我心旷神怡。”小郑说。

西湖之美,在于其精致而大气。作为福州的“城市会客厅”,西湖水质好坏,成为福州内河水质的“晴雨表”。2016年国庆节后,福州市打响了新一轮的西湖保卫战。此次治理,福州市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坚持水陆统筹、整体推进、标本兼治,从系统工程角度实施综合性治理。

也是这一年,福州市成立了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在全省首创组建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以西湖整治为范本,对全市107条内河开展“卷地毯式”攻坚,通过一线工作法,将房屋征迁、管线迁改、水体治理、道路改造、园林绿化、景观提升等各项工作高度整合、立体作业。福州只用3个月时间,就拆除改造了沿河旧屋区

183万平方米,创造了水系征迁的“福州速度”。

如今,在新一轮治水路上,福州市通过强化污染源防治,落实“政府河长+企业河长”双河长制,建立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保障治水成果。同时,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实现以“天地一体化”监测、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管理,实现从“治水”到“智水”。

涌现一批河湖治理示范样板

生态治理,久久为功。“旧貌焕新颜”的故事在福建持续谱写,精彩纷呈。

作为厦门“城市绿肺”,筼筜湖历经四期综合整治、历时30多年,从曾经的黑臭水体变为水清、景美之处。

2020年,“全省最绿县份之一”长汀,水土流失率降至6.78%,取得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定性胜利。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域之一,经过30多年攻坚克难,当地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长汀经验”。

有“全国最美家乡河”美誉的莆田木兰溪,正焕发着迷人的风姿。22年前,莆田开启了木兰溪流域治理进程。“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整治,让老百姓告别水患。

近年来,三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在福建省

组建生态综合执法机构。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三明市成为全省首个进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治理排名前30位”和“水质变化情况排名前30位”双榜单的设区市,水质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时至今日,福建省以生态为引领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运用水系连通、生态护岸、生物净化等综合措施,建成安全生态水系5416公里,探索了一批可复制的治水经验,打造了福州“闽都水城”、泉州“清新水域”、漳州“五湖四海”、莆田“荔林水乡”、南平“水美城市”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河湖治理示范样板。

下一步,福建将着力推进闽江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带动九龙江、敖江等主要流域开展系统治理,推动河湖长制从有效管控走向全面治理,加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