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圆梦之城、幸福之城,再现“市井十洲人”的盛况。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丰泽区委区政府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干成事的动力,瞄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探索新思路新做法,努力让老旧小区变身居民的“幸福港湾”,使之成为品质丰泽建设的一大亮点。
拆墙并院整合改造焕新颜
走进华丰社区,大院内通道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绿化带里鲜花绽放,新建的文化长墙古朴有致,居民们聚在文化广场沐浴着秋日的阳光,一派祥和景象。
曾经的华丰社区可不是如此的,车辆无序停放、排水排污管道堵塞、环境卫生脏乱差……据了解,华丰社区共有居住小区20个,
其中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旧小区占了80%。楼房老旧、基础设施老化,各个小区物理空间小、管理成本高导致没有物业公司敢入驻,小区的管理和服务都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如何破解老旧小区空间小、管理成本高的难题呢?泉秀街道和华丰社区想出了“拆墙并院+物业管理”的思路,采取“先规划、
后实施”的原则,投入20多万元的资金,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根据居民的需求形成整体规划效果图。邀请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改造前期设计、施工改造、竣工验收及后期管理等各环节监督。
通过拆墙并院,社区将相邻小区融为一体,形成东西两大片,分别实行封闭式和非封闭式管理,使空间资
源得到优化整合,更完善了配套功能设施。“如今,我们小区的‘内循环’被打通,邻近楼栋居民之间往来更密切,心更近了。”华丰社区党委书记叶碧红说道。
拆并后的小区范围扩大,物业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很快便有了专业的物业公司进驻,开展日常管理和维护,社区居民的生活也更为舒心。
多元出资问题小区获新生
舒适的鹅卵石小道、成排成行的绿化树、干净整洁的垃圾分类亭、畅通的排水管道……这是刚刚完成改造后的温陵新城一期。据了解,温陵新城一期建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风雨,楼房破旧不堪,黄土裸露,排污也不畅通,居民烦恼多、意见大。为此,丰泽区将该地
纳入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二期),专项投入资金开展雨污分流改造、破损路面修复及新建、垃圾分类亭建设,以及照明、绿化、消防工程、停车棚、电动车充电设施、监控的新建及提升,彻底解决了老旧小区的各种“疑难杂症”。据了解,丰泽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
项目(二期)自上半年开工至10月,已完成42个小区改造,改造完成率达到92%以上。
对未纳入政府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但居民整治改造意愿强烈的小区,丰泽区采取区、街道按一定比例给予费用拨补,小区居民、物业共同筹集资金进行改造的
方式。宝洲花园A区位于宝洲路208号,近些年长期存在老旧小区的各类问题,居民反映强烈。今年初,成洲社区多方筹资推进改造提升工程,最终于5月完成小区整治。如今小区里开辟了广场舞小公园,多条道路得到拓宽,老旧、脏乱的景况一去不复返,问题小区获得了新生!
“微治理”居民自主点赞多
“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推进社区服务提升,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丰泽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
“改造前,楼道老旧破损、墙壁斑驳、飞线乱牵。现在墙被刷得焕然一新,电线被装入套管,感觉整个居住环境都亮堂了起来!”家住泉淮社区汀洲新村20多年的李阿姨说道。
泉淮社区位于泉州中心市区,以老旧住宅小区为主,大部分楼龄超30年。为提升小区的居住环境,泉淮社区党总支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成立老旧楼道改造提升工作攻坚小组,形成党总支领导下的“1+2+N”多方参与的模式(1即党总支,2即业委会、物业公司,N即社会组
织、楼栋党员代表、居民骨干、志愿队等)。针对楼道改造提升问题,“改什么”“怎么改”“如何提升”,社区网格员和楼栋“一长两代表”牵头,依托“邻里议事厅”“居民工作坊”“专题共商会”等载体,居民共同协商,确定改造方案,探索建立共缴小额公共维修基金机制,并管理监督专项改造资金的使用,破解老旧小区无公维金导致“小病难治”问题。
社区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社会做好事”等实践活动,发动社造百草队、华大旅游学院、黎大土建学院、易嘉股份、智景九州规划公司等企业和团体,以及社工、党员、居民骨干等多方人员组成“楼道改造志愿服务队”,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助推家园“微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