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故事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拍快递单倒卖个人信息 9人团伙落网

一张快递面单,包含了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但它们却在网上被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情况十分猖獗。浙江宁波警方近日就侦破了一个非法获取、倒卖快递面单信息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获快递面单照片2万余张。

今年9月初,宁波市北仑区一家进口外贸公司报警称,公司陆续收到消费者的投诉电话,称大量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有客户被诈骗。接到报警后,宁波警方立即展开侦查,通过实地走访,民警很快获取了一些线索。

据警方了解,这个犯罪团伙为了获取快递包含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牟利,竟然通过临时应聘的方式进入快递公司,然后利用整理快递包裹之机,偷拍快递面单照片,汇总整理后在网上倒卖。

犯罪嫌疑人交代,一般下午五六点钟去拍,拍一个多小时,7角一张,一天大概能盈利三四百元。最高有一次差不多每张照片8角,上家说他那边的成交金额是每张照片1.2元左右。

(央视网)

《个人信息保护法》本月起正式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共同编织成一张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网”。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等,为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规定了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不同情形下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脸识别纠纷第一案

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数字经济背景下人脸识别纠纷第一案——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

郭兵购买双人年卡后,因不同意野生动物世界方将入园方式从录入指纹调整为激活人脸识别的行为,要求退卡。双方协商未果,郭兵提起诉讼。法院认为,经营者违反双方约定处理信息或者因违约而停止提供某项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删除与其违约情形相对应的个人信息。

灌醉他人刷脸转账被判刑

在烧烤店内将他人灌醉,再通过人脸识别窃取受害人支付宝内的钱款,男子刘某先后作案两次,盗窃受害人五万余元。日前,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脸书”停用面部识别系统

11月2日,上周刚改名为Meta的Facebook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关闭其面部识别系统,删除超过10亿人的个人面部识别数据。据报道,Face-book曾因为人脸识别技术涉嫌侵犯隐私而被用户起诉,被判赔偿6.5亿美元。 (综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