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花巷·气象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大山深处时光镌刻的古村落

安溪石盘村是省级传统村落,百年古民居群、千年古刹等,构绘出诗意美好的生活画卷

玉山堂已有百年历史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通讯员 陈颖 陈文笔 文/图

在泉州市安溪县芦田镇的大山深处,有一座被岁月时光镌刻出来的古村落——石盘村。这里炊烟袅袅、竹林稻花,与玉山堂大厝等百年古民居群、千年古刹龙藏岩古庙等,构绘出一幅诗意美好的生活画卷。今年7月,该村入选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近日,记者走进石盘村,探访青山绿水间的古韵古香。

白墙青瓦忆旧颜 玉山堂前话百年

沿安溪县城西南方向一路行进50公里,顺着蜿蜒盘旋的山路,一个多小时后便抵达石盘村。

放眼望去,街道两旁竹林青翠,白墙黛瓦若隐若现。玉山堂这座三落古大厝临街而立,经过一百多年风霜洗礼,仿若一个历经沧桑却依然安详的老人,每一块瓦片都写满岁月的痕迹。

推开屋门走进去,斑驳陈旧的木板墙上,依稀可见用油漆描绘的竹鹿、麒麟等多种多样的彩画,还有名人题字的痕迹。

玉山堂由村民王光祥于1910年建造,系土木结构、燕尾脊,左右护厝环抱。右厝“下角间”,屋顶设有瞭望哨亭,俗称“燕仔巢”。沟廊由青石铺就,屋顶用黛瓦遮缮,檐下雕花栩栩如生,整座建筑犹如一把古代太师交椅。透过大天井,可以眺望远处云雾缭绕的紫云山。

轻踩木质楼梯来到左右护厝楼上,望见墙壁安装着内宽外窄的竖缝“瞭望窗”、密布各式各样的防御枪眼。玉山堂后裔王树林解释,玉山堂是闽南现存古

建筑格局和军事布防相结合的传统民居。

石盘村党支部原书记王章兴表示,曾听村里老人说过,玉山堂建起后,来此居住的族人逐渐增多,最热闹时容纳一百多人共同生活。然而,随着后裔陆续迁移新居,疏于管理,又常有窃贼光顾,精美木雕接连被盗,而今只有老人孩子偶尔闲散于此,和老宅相伴。

已有千年历史的龙藏岩古庙一年四季香火鼎盛。王章兴告诉记者,龙藏岩古庙始建于唐朝末年,原

名龙崇庵,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庙内供奉昭应、惠应、显应三位祖师。1949年,因村民不慎,龙藏岩古庙遭遇火焚,所幸古庙依然保存着一些珍贵文物,有浇铸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龙崇岩”大钟、雕刻于明朝期间的昭应祖师真身佛像,以及众多精美石雕。

据王章兴介绍,石盘村还是一个闽台宗亲文化氛围浓厚的村落,目前,已有该村族谱被位于泉州市区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

党建生态公园 古村焕发新魅力

站在玉山堂正堂石阶上,石盘村党支部书记王再德说,石盘村里的古民居、祖祠、古寺庙等,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石盘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的文化底蕴、淳朴民风、山水风光,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我们要注

重保护好传统建筑外观,也要深挖内涵,让‘活水’流进来。”

王再德介绍,村里的洋中寨作为村中古寨的代表,原为防土匪的岗哨,由王氏先祖出资组织村民建造而成,由于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蚀,墙体被毁,只剩下墙脚

及小路。2019年,石盘村围绕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洋中寨旧址,修建芦田镇党建生态公园,主体工程包括修建300多米沿山栈道,整治400多米河道和河岸步道,文化广场、党建陈列室建设等,配套工程包括党建文化宣传廊、乡村风景林绿化、

太阳能路灯亮化、桂花油茶套种等。

王再德表示,下一步,该村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魅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