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网
中国天气网
未来几天将有两股冷空气先后影响我国,前一股冷空气实力比较弱,属于打前站的类型,重头戏是19日从西路出发的那股,将携大风、降温、雨雪来袭,我国八成国土将受影响。其影响范围与立冬前后寒潮相似,降温可直达海南岛。
受冷空气影响,本周末到下周初,包括华南在内的不少地方降温都很明显,一些地方的最低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中东部大部地区雾和霾将减弱消散。本次降温之后,寒意将比较持久。那么,秋冬季频频“光顾”的冷空气到底从哪来?到哪去?跑得有多快?
不是所有冷空气都叫寒潮
冷空气是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团。根据降温能力不同,分为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寒潮。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都起源于北极地区,之后南下途经西伯利亚。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海拔高,
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且散热快,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如同冷空气“加油站”。冷空气在此加强堆积,积蓄能量,在高空西北气流引导下,不断南下影响我国。
冷空气等级划分一般采用受冷空气影响的某地
在一定时段内的两个指标——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和日最低气温。因此,冷空气的强弱取决于冷空气本身的强度和受影响地区的基础气温。如果冷空气本身很强,所经地区基础气温较高,造成降温猛烈,就可能达到寒潮强度;如果冷空
气本身实力一般,所经地区气温也较低,造成小幅降温,就是一次弱冷空气过程。这也是寒潮一般出现在深秋或初春的原因,这两个时段北极冷空气开始加强,我国气温也相对较高,冷空气一来气温降幅就比较大了。
冷空气跑得有多快?最喜欢去哪?
不同强度的冷空气移速不同,弱冷空气移速快于强冷空气和寒潮。不同强度的冷空气在陆地上移动的速度为每小时20至80公里,平均时速为50公里,相当于汽车在城市道路中的
行驶速度。
受纬度、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我国冷空气活动北多南少。新疆北部、内蒙古锡林浩特附近和吉林东部地区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而云南西部、两广
地区和四川盆地则是冷空气活动最少的地区。
冷空气南下抵达我国时,通常我国地面温度比冷空气本身要高,且纬度越低地面温度越高。地面犹如加热器,和冷空气进行热量交
换,使冷空气自身温度不断升高,降温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失去冷空气特征。即使部分冷空气能够翻山越岭来到海上,引发大风等恶劣天气,最终还是会被海洋“加热”,化作海上的一缕清风。
黑龙江降雪强度或破11月纪录
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过程中,也将联手暖湿气流制造雨雪。南方地区在经历了昨天短暂的阴雨间歇后,今明两天,降雨继续向东扩展。而北方的降雪仍集中在新疆北部一带。
20日,内蒙古东部、西藏东部和南部、甘肃河西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西藏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辽东半岛、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江淮、
江汉、江南大部、川西高原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
黑龙江22日会有强降雪侵袭,特别是佳木斯、鹤岗附近一带,降雪强度可能接近或打破11月纪录,并形成明显积雪,要警惕强降雪和积雪可能致灾。本轮冷空气整体强度弱于上次寒潮天气过程,但制冷、带风和雨雪能力也不容小觑。
那么,强冷空气过程是怎么认定的,冷空气又是怎么划分的呢?
气象专家表示,冷空气等级划分,一般采用受冷空气影响的某地在一定时段内(一般是48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和日最低气温两个指标。
依据上述两个指标,冷空气划分为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