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导读 下一版  
上一篇

走进乡村看小康宜居宜业好“福地”

我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抓手,走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风光秀美的莆田北高镇美澜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创业者

N海都记者陈晋罗丹凌唐明亮包华文/图

福建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9.5万亩,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居全国领先水平;全省森林蓄积量达7.2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保持全国第一。

越来越多的村子不仅变美了,而且变“活”了。福建,正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园50个;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3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261个。2020年,农村网络零售额2698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待游人次1.66亿。福建,正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绘就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村屋变厂房“淘宝村”腾飞

作为闽江口的门户,马尾区亭江镇东岐村是福州市东北隅的一个著名侨乡。2019年,东岐村入选全省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名单,随后,这个村庄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沈海高速、104国道的交通便利,又靠近长盈工业园、福州出口加工区,东岐村利用区位优势,将质量较完好的村屋长

年出租,发展电商贸易和小微企业办公。就这样,一个创新型“淘宝村”应运而生。

文化振兴也是重要一环。东岐村建成了马尾首个村史馆,成为承载乡愁、展现乡村、传承优秀文化的“微礼堂”,甚至还制作了一曲《幸福东岐》,让优美的东岐风光远传海内外。

东岐村的蝶变仅是福建

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的一个缩影。回望过去五年,福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每年实施特色产业发展、乡村生态保护、文明乡风塑造、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民生改善、脱贫成果巩固、人才科技支撑、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党建引领等“十大行动”,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农旅深度融合村民踏上幸福路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永泰正是下好了“产业富民”这盘棋,才一跃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2012年,梧桐镇春光村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春伦集团,将千余亩闲置土地改造为生态茉莉花基地,带动了乡村游,吸引游客来赏花、采花,体验农趣,不断推进农

旅深度融合。

如果说茉莉花是永泰人的“致富花”,那李子便是永泰人的“致富果”。素有“中国李果之乡”美称的永泰,无论是李子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属全省之首、全国之冠。李子可以制成李子干、李子酒等一系列食品,给家家户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近年来,福建不断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打造形成安溪铁观音、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光泽肉鸡等农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9个、十亿强镇29个、亿元强村61个。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更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福建从顶层设计层面,锚定方向,擘画蓝图。

日前,福建省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化闽宁对口协作等方面,规划线路、落实责任。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沿海发达地区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越过一山,再登一峰。福建,已走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奋勇前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