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新知 上一版   

用冰箱看电视,有必要吗?

智能标签莫成噱头

编前:深夜,在你回家进门那一刻,

房间的灯自动亮起,扫地机器人已经把地面打扫干净,电饭煲热好了米饭,窗帘缓缓合拢,智能音箱播放你喜欢的音乐……生活中越来越多产品被贴上了“智能”的标签,“全屋智能”概念正逐渐流行开来。不过,其中一些所谓的“智能功能”常被消费者吐槽:“按一下开关就能打开电饭煲,为何要在手机上找半天APP?”“只想拿颗鸡蛋,智能大屏冰箱却让我追剧?”……一些所谓的智能家居产品噱头十足却并不实用,甚至连基本功能都难以保证,还可能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再加上操作系统互不兼容,反倒给消费者添乱。

鸡肋智能冰箱大屏推送广告

“全屋智能金秋家装季”“智能预约,APP远程操控”……走进北京东四环附近的家电卖场,程佳发现“智慧”几乎已经成为产品的标配。无论是破壁机、饮水机等小家电,还是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似乎只要有了“智慧”加持,就会立刻显得“高大上”起来。

“有些东西看起来挺唬人的,其实细想就知道,没多大用处。”前不久,程佳曾见识一款科技感满满的智能冰箱。

“号称能追剧、能买菜,还能刷抖音。”与传统冰箱相比,这款智能冰箱多了一块触控大屏幕,但程佳对这样的设计有些费

解,“切菜或者炒菜的时候,都不可能面对着冰箱,难不成一边忙着手上的活儿,一边扭头去追剧?与其在既有油烟又很嘈杂的环境下站着追剧,还不如快点专心做好饭,出去坐着慢慢看。”

更令程佳哭笑不得的是,智能冰箱的大屏幕还会时不时推送广告。“刷碗想干净,就用魔力擦”“转凉了,备个毯子”……广告页面下方,还会“贴心”地配上二维码,方便用户扫描下单。

“难道是嫌电梯间的广告还不够多吗?自己花钱再搬个广告屏回家。”在程佳看来,搞好核心功能远比增加附属功能来得更

重要。只可惜,这款智能冰箱有点本末倒置。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看到多名消费者反映这款智能冰箱存在压缩机故障,造成无法制冷等问题。

同样经常被吐槽“鸡肋”的,还有智能化程度难以捉摸的扫地机器人。“买的时候,店员一个劲儿地介绍它有多‘聪明’,包括规划清扫路径、扫完自动回充之类的,我以为可以彻底解放双手,没想到真等用的时候,才知道有多少坑。”徐倩发现,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风机噪音太大,于是将其设置为无人在家时启动清扫。

“等回了家,不止一次看到扫地机器人中途罢

工。”仔细检查后,徐倩总能从底盘的主刷翻出各种缠绕进去的杂物,“有时候是孩子的小玩具,有时候是长头发或绳子,一旦卡住就要手动清理,真够麻烦的。”

作为家有宠物的用户,扫地机器人还曾让徐倩欲哭无泪。“有一次,家里的狗狗拉了便便,扫地机器人没识别出来,直接涂得满地都是,等我回来推开门,整个人都蒙了。”回想起惨不忍睹的画面,徐倩至今仍然心有余悸,“那一刻,觉得这家伙不是智能而是智障,后来好长时间都没再用,搁在角落里落了厚厚一层灰。”

局限多台设备就又多个应用

智能风扇、智能洗衣机、智能电热水壶……不知不觉中,董浩然已经给家里添置了不下十种智能产品,却没有享受到想象中的智能生活。“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APP,结果多一台设备,就可能要多下载安装一个,互相之间也不兼容,搞来搞去手机上多了一堆APP,还要分别控制,照样很繁琐。”

对此,廖晓茹深有感触。“因为下载得太多,我索性在手机桌面上建了一个文件夹,专门用来放这些APP,可真到用的时候,还是不方便,打开这个调温度,再打开那个调

亮度,相当于把遥控器集中到手机上,这样的产品称不上智能。”廖晓茹觉得,智能家居仍处在各自为战的局面,各个系统之间的无形壁垒,导致产品停留在单机运转而非多机联动的状态。

目前,摆在消费者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接受多个品牌产品单打独斗,要么接受单一品牌全屋智能产品。“可问题在于,像后者这种所谓的‘全屋智能’往往意味着选择严重受限,因为很难有一个品牌的所有产品刚好都能让用户满意,况且后期自己升级改造的空间也被大大压缩。”身

为智能家居爱好者,赵鑫更倾向于根据个人习惯量身打造,让产品连为一体,全面感知需求并自动协同运转,“比如,晚上回家推开门,从玄关到客厅的灯依次亮起,窗帘自动合上,空调进入合适的模式,电热水壶把水加热到刚刚好的温度……”

不过,这一切实现起来没有那么简单。“单单是一个灯光控制,就折腾了好多遍。”赵鑫特意买来多个智能开关和人体感应器,希望通过安装和设置,达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智能效果,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

“人体感应器既能探测到人的活动,也能探测到动物的活动,这就可能出现误判,究竟安在什么地方很伤脑筋。”在赵鑫家里,宠物狗曾多次因被探测到而触发灯光开启,“有一天晚上,阳台的灯莫名亮了好多次,后来才发现是因为狗狗跑来跑去,只能重新调整人体感应器的位置。”

赵鑫发现,人体感应器的乌龙事件不仅包括误开,还包括误关。“有时候坐在那儿一段时间没动,就会被误认为这个区域没人,结果灯自己关了,也会很尴尬,特别是在卫生间的时候。”

风险个人隐私存在泄露可能

“更大的麻烦在于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对智能家居资深用户刘睿来说,早些年入手的智能音箱给自己带来过不少新奇的体验,但隐忧相伴而生,“一个周末下午,我和孩子正聊天,结果智能音箱突然‘插话’,吓了我们一跳,这才意识到原来它一直在监听,觉得挺可怕。”

不同于智能手机或电脑等设备,智能家居生产时内置操作系统后,很少再有人会做更改,并且长时间处在静默待命状态,这就给了黑客可乘之机。

“智能家居行业现在还不成熟,很多系统基本等同于没有免疫力的‘裸奔’状态。”想到自己家里什么样、每天在家做什么都会随时掌握在黑客手中,刘睿感到不寒而栗。事实上,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日前,在陕西西安举办的“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工作人员就在互动展区向人们展示了一台普通扫地机器人如何秒变

窃听、偷窥工具。

“这款扫地机器人对外的端口服务存在漏洞,通过这个漏洞可获取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权,控制其运动轨迹,还可以进行录音、拍照等。”工作人员提醒,在购买物联网智能设备时,要尽可能选择有安全保障的产品。专家也表示,今年国家颁布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应以此为基石,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建立起自主可控的数据安全生态。

据了解,尽管大多数企业在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中会对其进行安全评测,但国家层面针对智能家居安全评级的统一标准仍待制定和完善。“智能家居不能一味追求销量而忽略质量,应该始终把用户的安全放在首位。”刘睿期待着,未来的智能家居产品不仅能更懂人心,还能更让人放心。

焦点智能家居,你的“聪明”得有点深度

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化?“智能家居的核心是通过连接物联网,使不同终端的数据实现互联,同时解决家居产品的数据化问题,使家居产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使用体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信息与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孙晓勇说,智能家居产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自启动一系列适用于不同设备的模式,这叫智能化。

“需要明确的是,智能是对家居的赋能。当用户进入房间时,空调自动打开;当手环检测到用户在睡眠,周围的电器自动进入睡眠模式。智能家居的价值在于,根据使用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自动调节,它提供的是无感的体验,也就是说,它融入你我的生活,但不会造成干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软

件产品经理王丹表示。

孙晓勇以智能冰箱为例,向科技日报记者举例解释何为“智能”。“真正的智能冰箱,要能告诉你鸡蛋是哪天放进去的,里边有几颗,什么时候会过期。具备‘思想’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家居产品才能被称贴上智能化标签。而智能家居的‘思想’,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出用户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这些需求。”孙晓勇强调,真正的智能化家居是具有适配性功能的,而不仅仅是有个“智能化”标签。

“总而言之,真正的智能,是通过物联网技术使通用家居产品物联化,在此基础上,家居产品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孙晓勇解释道。

(本版稿件综合北京晚报、科技日报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