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报道组 文/图
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水,何泱泱。
福建河流纵横、水系密布,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740条,总长2.46万公里。良好的水生态,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动人篇章。宋朝名相李纲在《九曲溪》中这样描绘武夷山:“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明代诗人王越游乌龙江时,咏出“一湾流水白云乡,万叠云笼紫翠房”。清代诗人康咏路过汀江时,写下“盈盈江水向南流,铁铸艄公纸做舟”……但随着工业大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八闽大地上许多有名、无名的溪水、河流,失去往日清澈,是河长制的全面推行,让福建大小河流发生“蝶变”,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的图景再次成为八闽大地的真实写照。
河流有问题直接找河长,如今已成为八闽儿女的共识。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中,离不开一批批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尽职尽责的治水人,他们是八闽河道“生态美”的忠实守护者,是新时代的河湖长。日前,福建省河长办、海峡都市报社联合开展第二届福建省“十大最美基层河长”评选活动,经各地河长办推荐、网络投票、复核推优、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阶段,“最美基层河长”名单已经揭晓,现在让我们走近这10位“最美基层河长”,聆听他们治河的故事,感受他们管河的魅力。
徐定荣
初心如磐的
﹃筼筜﹄守护者
筼筜湖旧称筼筜港,位于厦门市思明区西南部,原是一个海湾,后围海造田,筑起浮屿到东渡的西堤,从此,筼筜港成为内湖,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
筼筜湖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从“一潭死水”到“百鹭齐飞”。白天,一群群白鹭从筼筜湖中心的小岛飞上天空,碧绿的湖水倒映着白鹭优雅柔美的身姿,湖边矗立着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因此,筼筜湖被誉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是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美的标志。
作为筼筜湖守护者之一(筼筜湖鹭江街道段),思明区鹭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定荣深知,碧波荡漾下的筼筜湖来之不易,更需要真心地呵护。
以身作则护河湖
为了强化责任落实,徐定荣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鹭江街道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考评项目中。每逢下雨天,都能在筼筜湖鹭江街道段看到徐定荣的身影。雨后对河道内的雨水排污口等进行督查,及时上报水质情况,已成为他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副河长,他巡查过筼筜湖鹭江流域的每一个入湖口,确保鹭江全流域无污染。自2017年任河长办主任、2020年初任副河长以来,徐定荣连续三年在思明区河长制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的好成绩。
在他看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解决好污水排放等问题,才能从根源上确保无污染物排入筼筜湖。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徐定荣眼中,更是要用心去完成的。
海陆空污染一手抓
为了从源头切断生活污水直排入筼筜湖,徐定荣高效推进沿街餐饮店铺安装隔油池、过滤池的工作。辖区摸排的512家餐饮店,在他的推动下,目前,安装完成率高达90%。
在文明创建“洁净家园”行动中,面对管控辖区内“土头”垃圾胡乱堆放问题,他有“绝招”。据徐定荣介绍,此前,市民们装修后的土头垃圾和废弃的大型家具,没有正式丢弃的场所,很多市民趁着夜深人静时将垃圾堆放在路边。他说:“与其让市民们胡乱堆放,那我们就彻底开放丢弃时间,定时定点,让土头垃圾有‘去处’。”通过每个月固定两天的“土头”垃圾开放投放,抓好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污染后,街道垃圾分类成绩常年稳居全区第一。
同时,徐定荣组织对辖区内卫生死角、污水油烟直排下水道、烧烤、扬尘产生空气污染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治,鹭江街道市容环境考评成绩连续多年排名全区前列。
潘宇灿
﹃老少总动员﹄守护一湾乡愁
“一湾清水舞白鹤,两岸风光映桃源。”在乡愁诗人余光中故里永春县,千年古镇岵山,自古人丁兴旺,当地村民沿河而居,过着多彩而又宁静的生活——然而,长期以来“原生态”生活给母亲河金溪带来的伤害却着实不小,作为永春县岵山镇副镇长的潘宇灿对此深有体会:他在2019年出任金溪主河道河长时,金溪还戴着2018年全县河长制考核倒数第一的“帽子”,周边受影响的群众也意见颇大。
接到这个烫手的“摊子”,潘宇灿有压力,但也没被吓倒——在永春县河长办当了三年常务副主任的他,带来了一整套的机制措施,大刀阔斧开展一系列工作,特别是把老人和小孩都发动了起来,一年后的考核就打了个翻身仗:金溪河长制工作考核全县第一!
请老人带动社会力量
潘宇灿走马上任后,就大刀阔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调整充实乡镇河长办队伍、召开河长制工作专题会及培训会,亲自为村级河长、河道专管员讲课培训,争取下发河道专管员补助资金……
“农村养鸡鸭是正常的,但在河边养鸡鸭是不对的,因为河流是大家共有的、会流动,污染破坏就伤害了所有人的利益!”上任后,潘宇灿看到金溪水质为Ⅳ类时,立即组织河道专管员开展全面摸排,并亲自指挥清理了沿河临时搭盖的禽舍70多个,这个理念也逐渐深入到沿溪村民的心里。
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及时组建的老人河长队伍。“一个队伍有11个老人参加,比我们的河道专管员还多一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潘宇灿说,这些老人河长都是义务的,没有拿任何补贴,平时就很热心。
有堵还要有疏。在拆除的同时,潘宇灿还积极协调,给确实有需要养鸡养鸭的村民寻找合适的地方;同时,积极争取环保部门的水质提升项目,同步推进污染治理,很快有着活水源头的金溪,水质提升到三类及以上。
请孩子“小手拉大手”
位于千年古街的岵山镇河长制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全省首创的镇级水生态研学馆,依托河长办标准化建设,融入了当地建筑特色,是集宣传、研学、办公、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镇河长制综合展示平台,吸引了各地前来学习参观。
河流是一体的,上游清才有下游净,人人参与保护好每一条河流,才会有一整个清净的流域。秉承这样的理念,潘宇灿还“从孩子抓起”,积极开展小河长夏令营活动,与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岵山社区大学及生态文明人才驿站合作,开展水知识、水文化、水治理等夏令营学生班共计9场,参与学生近300人次,将河湖保护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中。
郑中武
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幸福河湖
初冬,静静流淌的木兰溪、仙水溪犹如两条玉带,将仙游榜头镇点缀得格外清丽。沿着岸边步道漫步,可见花团锦簇,满眼绿意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一幅山水风情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郑中武的身影。80后的他是榜头镇党委委员,既是榜头镇的分管领导,也是该镇区域河段的河长。近年来,他身处一线,以踏实与苦干,守护着榜头镇的母亲河,扮靓了一道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源头护水、末端减排保证“水清、河畅、岸绿”
几年前,榜头镇的污染反复出现,主要是佛珠等小工艺生产的污水排放,村民喜欢在溪岸边放养家禽等。而溪边的违章建筑,更让人头疼。
郑中武告诉记者,为守护这一方青山绿水,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的目标,作为河长,他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围绕“全流域全面提升”主基调,组织对辖区内河段进行综合整治。长期走访与群众反映结合,他对内河沿线的排污企业进行全面的整治。截至目前,共排查佛珠加工作坊245家,执法71家次,已关闭109家,转为经营性店面39家,改为无涉水生产40家,涉水生产57家已全部搬迁至佛珠加工集中区。
污染源得到解决,紧接着就是河道疏浚清淤、新建堤坝、排口截污改造,一个个大招接连“施放”,让仙水溪、木兰溪的水环境也变了样。现在榜头镇的众多溪流已经恢复了清澈,达到了至少Ⅱ级水质的标准。
首创“电子河长”巡河河长办支部建在岸边
郑中武说,河水治理其实只是初级管理,生态提升才是关键。
榜头镇率先在莆田市建设仙水溪幸福河湖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完工,提升了莲墘桥头入口景观,建设大型雕塑、音符宣传栏、儿童乐园等,为群众打造生态宜人景观。现在,仙水溪沿岸增加了许多珍稀鸟类栖息、过冬。
提及河道管理经验,郑中武说,镇里聘用44名河道专管员,全覆盖管理全镇39个村的河道巡查与信息反馈。河道专管员每天巡河两次,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每周六镇河长办组织全体河道专管员对河岸进行大保洁,确保亲水平面清洁。
“除了专职河道专管员的日常巡河、网格化管护及配合相关部门‘利剑斩污’等专项执法行动和涉水纠纷调处、引导公众参与等,镇里依托视频监控系统率先建设‘电子河长’,利用远程实时监控,加大对仙水溪、木兰溪沿线的桥梁及排污口的巡查及监督。”郑中武说。
戴雅和
把护河治水当长期的事业
傍晚时分,戴雅和走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街道仙景社区河岸边,看着两岸绿树红花,河溪中水流清澈,野生的鱼儿欢快地嬉戏,他脑海中浮现起年少时看到溪水时雀跃欢喜的场景。
离任石亭街道办事处主任已一个多月,他还时常会来看看这条河道,从2018年担任河长以来,他亲眼看着这条河从水污味重,到如今清可见底,他心中也种下许多难以割舍的情怀。
恒坑溪石亭段作为汇入九龙江西溪的一个支流,因为没有活水来源,两岸环境复杂,整治压力极大。戴雅和在担任河长的三四年里,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专业术语信手拈来的“治水专家”。治水,对于他来说,既有着职责之所在,也有着他对年少记忆中的青山绿水的追寻。
治水十年见证“臭水沟”变成清鱼潭
恒坑溪石亭段没有源头活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雨水构成,它在石亭辖区主要经过北斗、北星、新厝、仙景4个社区,而这4个社区因为靠近金峰工业区,聚集了4万多外来人口,人多流动性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给恒坑溪带来很大污染。而且,过去石亭镇是养猪重镇,养殖的污水排到溪中,不仅脏而且十分臭。
2018年担任河长以来,戴雅和带领基层团队对高坑溪、仙景溪、坂园溪、鳌门溪等重点河段定期清淤疏浚,在上级的指导和资金支持下,在高坑村、仙景村、北星村各建设一座综合生物处理池,建设基础设施长期护河,在重点河段引入生物防治技术,定期投放生态菌剂、设立生态浮岛,通过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不断提升河道生态系统质量,减少次生污染发生。
从2012年至今,恒坑溪石亭段经过十年的治理,从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水清鱼欢的溪流,经过曝气、处理回流的溪水消除黑臭水体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为民治水要治水也要为民
恒坑溪石亭段治理出成效以后,为了保护治理成果,政府决定在河道两侧建护岸,周边便有群众提出异议,他们的房子就在河边,护岸基础开挖会影响到他们的地基。
在上级指导下,通过与专业机构共同研讨,最终确定在河道两侧设置拉森钢板桩加固,对地基基本不存在影响,这一改变,让周边群众更加支持河道治理工作。
这些年,石亭街道除了戴雅和还另有10名基层河长,并设河道专管员6名,选任25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社区生态监督员,并有群众自发组成的护河志愿队,队伍更是日益强大。
一个多月前,戴雅和到任漳州市芗城区新桥街道书记,新桥街道没什么大的水流域,辖区内只有两条城区内河,治理压力比石亭小很多,但戴雅和已摩拳擦掌地准备当河长,“治水是一项不断提升的工作,我会一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