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xdsbMA05MN0520220801C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儿子考上好大学 父亲愁学费彻夜难眠

11

学子档案

姚鑫

●毕业高中:莆田十中

●高考分数:623分(物理类)

●录取学校:厦门大学化学专业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文/图

南安市向阳乡卓厝村是姚鑫的老家,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姚鑫从小就跟着他们在外求学念书。这个聪明开朗的小伙,今年高考考了623分(物理类)的好成绩,一家人又喜又忧。姚鑫一心想要上大学,但父母收入微薄,面对读书所需要的高昂费用,家里压力不小。为了凑齐生活费,懂事的姚鑫,暑假里一边在家做家务,帮母亲分担生活压力,一边预习熟悉大学功课。

父母打零工养家 微薄工资难撑学费

“我太开心了,儿子很争气,果然没让我失望。”前晚,父亲陪同姚鑫一同查看录取结果,看到儿子被厦门大学录取的那一刻,难掩激动兴奋的心情。

然而,当晚,他也彻夜失眠了,眼看着开学时间一步步临近,儿子考上这么好的大学,无论如何是一定要让他坚持念下去的,但学费、生活费要上哪儿才能凑齐呢?

“都怪我这做父亲的没能力,现在要儿子也跟着为学费操心。”父亲愧疚地说道。平日里,他很关注儿子的成绩,高考前,为了陪同儿子一起奋战高考,他趁着没做工的时间,从江苏回来,给儿子做心理疏导,尽量缓解儿子紧张的情绪。儿子录取结果出来了,他也放心了,过两天,又要到江苏继续帮人载货,能挣一点是一点。

在姚鑫的记忆里,父母一直都在外打零工,他读小学二年级时,有亲戚介绍父母到莆田做工,他们一家三口从此便在这里谋生路。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父亲在当地找不到活儿,便跟随亲戚去了江苏打工,但收入并不稳定,平时需要开车载货或搬运货物时才会联系他,一个月下来也只能挣到三四千元。这些工资,除了留些基本生活费外,剩下的钱他都会寄回家,让母亲多买点肉给孩子吃。

母亲因不识字,也不懂技术活,平时只能留在家干点家务、照顾姚鑫,有时会去打零工。她最常干的就是体力活,比如周边有人盖房子需要雇小工搬运建材等,每个月顶多挣个千把块,贴补家用。这么多年来,他们在莆田一直是租房子住,扣除房租和生活费,每月还要给孩子生活费,并承担爷爷的一些日常开销,这样下来,收入所剩无几。

姚鑫老家的房子,是一栋两层半的普通红砖房,外墙未装修。2008年,因一家三口每次回家无处可住,都得借住亲戚家,父亲便在外借些钱盖了一层楼,平时姚鑫的爷爷住在这个房子里。而房子盖久了,只要一下大雨就会漏水,爷爷时常都会被雨淋到。2020年,父亲咬咬牙,又借了些钱,这才又加盖了一层半。

考研继续深造

努力提升家里经济水平

姚鑫一直是个懂事、体谅父母的孩子。上高中时,除了每月生活费,他很少向家里多要钱。“我上大学后,会自己勤工俭学,再也不用花爸妈的钱了,给他们减轻负担。”姚鑫说。对此,他的父母也很支持,然而上大学每年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却像一座大山,让父母备感压力。

“实在没有学费,我就申请贷款,等到我大学毕业工作了,再慢慢还。”姚鑫说。

姚鑫说,与成长在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在学习资源上也许不如他们,但“学习主要在自己,如果想学,自己努力就好”。

姚鑫从小成绩就很优异,高中时几乎每次考试排名都是学校前10名。他向我们分享道,整个求学生涯中,父母亲对他的学习未曾过度管束过,而正是成长在这样一种松弛的环境下,养成了他自律自强的学习态度。

高中三年,更多的是靠勤奋,在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外,他会挤出更多时间一头扎进书堆里,废寝忘食地埋头苦读,多刷题、多背诵。进入高三冲刺阶段,虽然学习的压力更大,但相反的是,他能及时调整好状态,选择轻松应对,不再采取苦读的方式,而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重学习效率。而因数学、物理学科成绩较好,经常会有同学向他请教如何解题,姚鑫也很乐于帮助他们。他说,在解题的过程中,他也时常会碰到不懂的题,这促使他更加投入去研究如何攻破这些难题,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我对化学领域比较感兴趣,希望之后能通过考研继续深造,靠自己的努力,让在外打工的父母不要太辛苦。”姚鑫说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